全國“兩會”太陽能光伏提案看點
此前,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發布《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建筑節能領域到“十二五”末要形成1.16億噸標準煤節能能力。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該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到“十二五”期末,力爭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主要為光伏一體化建筑)應用面積達到25億平方米,在“十一五”約4000萬平方米示范面積的基礎上提高60多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9954.htm鑒于薄膜太陽能電池在BIPV上的優勢地位,分析人士指出,此番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出臺將促使薄膜太陽能產業加速發展,進而帶動整個太陽能光伏產業調整結構、產業升級。
政府補貼向BIPV傾斜
根據財政部和住建部1月5日公布的《關于組織實施2012年度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的通知》,對于建材型等與建筑物高度緊密結合的光伏一體化項目,補助標準暫定為9元/瓦;對與建筑一般結合的利用形式,補助標準暫定為7.5元/瓦。而在2011年,國家對光伏建筑的補貼標準為6元/瓦。這次出臺的新政,對光伏建筑的補貼標準比2011年提高了3元/瓦。
分析人士指出,財政部和住建部關于“光伏建筑”的補貼的提高,顯示了國家相關部門對BIPV越來越看重,有意通過補貼等經濟手段來促進BIPV系統與建筑物的一體化程度。
薄膜太陽能企業新機遇
據測算,全國現有及新增新能源建筑物一體化潛在的市場裝機容量,到2020年約10億千瓦左右,相當于新增368個葛洲壩、或45個三峽。薄膜光伏因其質量輕、透光性好、柔韌性好、成本優勢,在BIPV領域具有先天優勢。政策向BIPV傾斜,或將為薄膜光伏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漢能控股集團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清潔能源發電企業,從2009年開始,不斷投產薄膜光伏生產基地,目前已投產四川雙流、廣東河源、浙江長興、山東禹城等基地,預計到2012年將形成2000兆瓦產能。
據了解,漢能控股集團的擴張在薄膜光伏企業中并非個案。根據瑞士投資銀行Sarasin銀行發布的太陽能光伏產業調查報告,第一太陽能、通用電氣,夏普、昭和殼牌和漢能控股等薄膜光伏產業的頂級公司均在迅速擴張中,前10名的公司都將具有500MW的最低年生產能力。到2013年,薄膜太陽能產業將能夠達到32%的平均年增長率。
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太陽能研究所所長徐征先生表示,政策補貼向BIPV傾斜,將有利于促進薄膜光伏產業加速發展,最終帶動整個光伏產業轉型升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