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以“蒲公英”將改變天空電子對抗手段
B-1B轟炸機編隊在新墨西哥上空進行訓練演習布撒箔條和火焰彈,以色列研制的蒲公英電子纖維作用原理與戰機釋放干擾箔條相似。
中廣網北京4月25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晚高峰觀軍情》報道: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輕輕一吹,白色的絨毛便如同紛飛的小傘,隨風飄落到四方……如今,以色列運用納米技術制造出一種類似蒲公英的電子纖維,它只有頭發絲直徑的1/2000,卻能夠有效攔截雷達引導的導彈。那么,這種極細微的電子纖維是如何"迷惑"地空導彈的?它又給未來武器的發展帶來了哪些新的思考?記者就此采訪了軍事專家、國防大學教授李莉。
“蒲公英”電子纖維源自箔條材料
據報道,此前,以色列空軍曾使用一種叫做“谷殼”的纖維玻璃干擾敵方雷達,但纖維玻璃相對“蒲公英”過重,敵方可根據其飛行和下墜速度判斷"雷達上的有些亮點不是飛機"。李莉認為,"蒲公英"成功取代"谷殼",源自箔條材料的進步。李莉說,目前,地空導彈是所有作戰飛機的主要威脅,為保證戰機在戰爭中處于安全狀態,戰機必須裝備自衛式的干擾系統。
以色列研發的“蒲公英”電子纖維本質仍是一種箔條材料。中日近代戰爭以后,箔條材料開始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早期的箔條一般是純粹的金屬材料,生產效率比較低、成本很高。隨后,各國開始相繼研發出一種鍍金屬的玻璃纖維,主要在玻璃纖維上鍍一層鋁,使得玻璃纖維的強度和韌度變大,可以拉得很細、很薄、又很均勻,彈性非常好。除了以色列以外,美國和俄羅斯在這方面的技術處于比較領先的地位,而且,這種箔條材料在作戰時的應用量也是最大的。
現在,戰爭對箔條材料的要求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早先這種鍍鋁的玻璃纖維本身自重仍然比較大,在空中散布后會迅速降落,容易和飛機脫離,因此,地空導彈特別是雷達制導的地空導彈在瞄準時會有效識別哪個可能是飛機,哪個可能是誘餌,顯然不會對飛機形成重要地保護。此次,以色列研制的“蒲公英“電子纖維直徑為130納米,而一根頭發的直徑約為5萬納米,這種電子纖維僅有頭發直徑的1/2000左右,從保護戰機自身安全的角度而言,新研制的“蒲公英”電子纖維具有更高的技術性。
箔條干擾發射器正在發射干擾 資料圖
“蒲公英”電子纖維能完全隱形天空
據了解,每架飛機可以攜帶數以百萬計的此類"蒲公英"電子纖維,它比鉆石還要堅硬100倍,能完全隱形懸浮在空中。李莉認為,它能夠編織出無形的巨大電子網,是電子對抗技術的新發展。李莉說,戰機一旦受到來襲導彈的攻擊時,機載的電子干擾設備包括告警設備會啟動。戰機一方面規避現有的飛行軌跡,一方面釋放干擾箔條,使得地空導彈在攻擊戰機過程中,其路線會受到干擾,所以,“蒲公英”電子纖維最根本的作用原理仍是電子對抗技術的一種新發展。
“蒲公英”電子纖維本身是一種比鉆石還堅硬100倍的電子纖維,能夠完全隱形的懸浮在空中,釋放以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戰機周圍區域就被一種無形的巨型電子網籠罩,能夠對雷達引導的導彈形成有效的干擾,使得導彈無法辨別其跟蹤的究竟是誘餌還是飛機,因此,戰機本身的安全就得到了保障,“蒲公英”電子纖維是戰機干擾的新手段。
著名的MK 36 SRBOC 箔條/紅外彈發射裝置
電子對抗將成各國未來發展重點
那么,這種"蒲公英"電子纖維又給未來武器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李莉認為,電子對抗將成為未來各國競相發展的重點。 李莉說,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纖維在戰爭中的應用日益廣闊,所以,未來戰爭中的電子對抗一定是全頻譜、多機制的。比如,類似“蒲公英”的電子纖維打出去后,能夠對目前雷達引導的地空導彈形成干擾,但是,如果它對紅外引導的導彈不能形成干擾的話,顯然戰機仍然并不安全。
今后,電子纖維的發展可能會在應對紅外制導的導彈方面有一定的進步和完善,同時,這對箔條材料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未來新型的箔條材料在保持原有優勢的前提下,還要朝著多功能、多頻段、復合型、全方位的抗干擾方向發展。隨著各國對新材料的進一步研究和應用,其干擾范圍包括綜合作戰效能都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未來箔條干擾仍然是對抗各種制導武器的首要軟殺傷手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