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入門知識
可以說,FPGA芯片是小批量系統提高系統集成度、可靠性的最佳選擇之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6979.htmFPGA是由存放在片內RAM中的程序來設置其工作狀態的,因此,工作時需要對片內的RAM進行編程。用戶可以根據不同的配置模式,采用不同的編程方式。
加電時,FPGA芯片將EPROM中數據讀入片內編程RAM中,配置完成后,FPGA進入工作狀態。掉電后,FPGA恢復成白片,內部邏輯關系消失,因此,FPGA能夠反復使用。FPGA的編程無須專用的FPGA編程器,只須用通用的EPROM、PROM編程器即可。當需要修改FPGA功能時,只需換一片EPROM即可。這樣,同一片FPGA,不同的編程數據,可以產生不同的電路功能。因此,FPGA的使用非常靈活。
FPGA工作原理
FPGA采用了邏輯單元陣列LCA(Logic Cell Array)這樣一個概念,內部包括可配置邏輯模塊CLB(Configurable Logic Block)、輸出輸入模塊IOB(Input Output Block)和內部連線(Interconnect)三個部分。 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是可編程器件。與傳統邏輯電路和門陣列(如PAL,GAL及CPLD器件)相比,FPGA具有不同的結構,FPGA利用小型查找表(16×1RAM)來實現組合邏輯,每個查找表連接到一個D觸發器的輸入端,觸發器再來驅動其他邏輯電路或驅動I/O,由此構成了既可實現組合邏輯功能又可實現時序邏輯功能的基本邏輯單元模塊,這些模塊間利用金屬連線互相連接或連接到I/O模塊。FPGA的邏輯是通過向內部靜態存儲單元加載編程數據來實現的,存儲在存儲器單元中的值決定了邏輯單元的邏輯功能以及各模塊之間或模塊與I/O間的聯接方式,并最終決定了FPGA所能實現的功能,FPGA允許無限次的編程.
FPGA芯片結構
目前主流的FPGA仍是基于查找表技術的,已經遠遠超出了先前版本的基本性能,并且整合了常用功能(如RAM、時鐘管理和DSP)的硬核(ASIC型)模塊。如圖1-1所示(注:圖1-1只是一個示意圖,實際上每一個系列的FPGA都有其相應的內部結構),FPGA芯片主 要由7部分完成,分別為:可編程輸入輸出單元、基本可編程邏輯單元、完整的時鐘管理、嵌入塊式RAM、豐富的布線資源、內嵌的底層功能單元和內嵌專用硬件模塊。
圖1-1 FPGA芯片的內部結構

FPGA芯片的內部結構
每個模塊的功能如下:
1. 可編程輸入輸出單元(IOB)
可編程輸入/輸出單元簡稱I/O單元,是芯片與外界電路的接口部分,完成不同電氣特性下對輸入/輸出信號的驅動與匹配要求,其示意結構如圖1-2所示。FPGA內的I/O按組分類,每組都能夠獨立地支持不同的I/O標準。通過軟件的靈活配置,可適配不同的電氣標準與I/O物理特性,可以調整驅動電流的大小,可以改變上、下拉電阻。目前,I/O口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一些高端的FPGA通過DDR寄存器技術可以支持高達2Gbps的數據速率。
圖1-2 典型的IOB內部結構示意圖

典型的IOB內部結構示意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