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行業急速“入冬”
內外受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5642.htm暴跌的背后,有著深層次的行業背景。
“當前多晶硅市場可謂內外交困。”濟寧凱倫上述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國內下游需求量大減、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歐洲市場不景氣,中國企業出口受阻的同時,歐美巨頭紛紛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出口。
據了解,雖然中、美的光伏市場受政策推動存在一定增長,但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導致光伏消費大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紛紛削減對太陽能的補貼,光伏產品的需求出現了大幅萎縮,價格出現暴跌,而歐洲恰恰是中國光伏產品的最大出口地。
導報記者注意到,與國內市場境況相同,國際多晶硅價格也出現大幅回落。“由于太陽能市場持續疲軟,電池片組件價格不斷暴跌,因此下游廠商正盡可能壓低多晶硅價格。”謝晨說。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內市場低迷、產品積壓嚴重,但是多晶硅進口卻出現了大幅增長。海關統計數據顯示,自7月起,我國多晶硅進口量連續3個月創下新高,僅9月就達到6489噸,較8月再增16噸。而此前的8月數據則剛剛刷新自去年11月以來保持的6153噸最高記錄。截至前三季度,我國多晶硅累計進口量達4.85萬噸,已然超過去年全年約4.5萬噸的進口量。
“造成多晶硅進口量在第三季度逐月上漲的原因,與歐美持續萎縮的市場需求下,國外多晶硅產能過剩有著密切關系。”謝晨稱,占據全球光伏終端主要市場的歐美地區市場不斷萎縮,使得歐美巨頭紛紛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開拓。
“春天”還很遠
冬天來了,但春天卻還很遠。導報記者注意到,由于產能過剩和需求不及預期的雙重作用,導致了產業鏈各環節價格快速下跌,再加上四季度是光伏裝機淡季,歐洲市場需求大幅減少,市場并不看好光伏行業的短期表現。
“市場方面,今年光伏產品庫存量明顯偏高。雖然多晶硅并無太大庫存壓力,但是在下游光伏產品利潤的擠壓下,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多晶硅價格都很難快速回升。”謝晨說。
此外,行業困境也暴露出國內企業在價格和技術上的劣勢。海外巨頭通過不斷降低市場價格,縮減利潤空間,倒逼國內成本相對較高的企業大肆削價,并最終減產或停產,原本屬于國內多晶硅企業的市場從而也被進口多晶硅所填補。
同時,雖然多晶硅產能總量過剩,但是高純度多晶硅產能仍很緊缺。“由于現在供應遠大于需求且一、二級產品價差減小,下游采購商在購買多晶硅時明顯偏向于高品質多晶硅,這也造成不少產品質量一般的多晶硅企業在目前行情下難以出貨。”謝晨認為,在普通產品成交減少的大環境下,后市將有不少企業進一步降低產能或完全關停。
生存或死亡,成為今年全球太陽能光伏行業集體面臨的艱難選擇。“行業一時還看不到回暖的苗頭,如果不創新生產技術、降低成本,那么許多中小企業或許會在這場危機中倒下。”濟寧凱倫的上述負責人表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