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面板產業合作契機消失
在首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昨天的分組論壇中,與會學者警告,兩岸產業合作如果無法就供應鏈深入合作,在產業發展不等人情形下,兩岸產業將漸行漸遠;更有學者直指,“兩岸面板合作利基已經消失”,下一個恐怕就是LED照明產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5293.htm兩岸產業合作論壇昨天下午就“未來兩岸產業合作潛力領域與模式研究”、“如何透過兩岸產業合作帶動雙向投資”、“如何落實兩岸產業合作”等三個分組論壇進行討論。
大陸前科技部官員、現為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兼職教授徐昆明昨天感嘆地指出,兩岸產業合作喊了那么多年,但兩岸產業合作并未就供應鏈深入合作、建立成功的模式,在產業發展不等人的情形下,雙方產業合作只會漸行漸遠。
他說,面板就是最好的例子。兩岸面板本應是兩岸產業合作最好的機遇,臺灣有產能、大陸有市場,但這幾年來,卻無法在供應鏈深入合作,隨全球經濟急遽變化,“產業發展是不等人的”,兩岸面板的合作機遇已錯失時機。
他認為,兩岸面板產業合作契機消失,“兩岸政府都有責任”,大陸從未刻意把臺灣技術合作吸引到大陸計劃內,臺灣政府提供的專案技術研發也從不與大陸合作。
他警告,兩岸產業如果無法提出具體可行模式,兩岸產業只會漸行漸遠,這將不利兩岸整體發展。
LED產業看來也不樂觀
大陸國家半導體產業聯盟秘書吳玲也指出,兩岸LED照明合作潛力大,多年前也啟動產業合作,包括在福建等地試點,兩岸業者也投下巨資制定標準與測試,這是兩岸LED照明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的關鍵一役,機會千載難逢,稍縱即逝,但目前看起來也不樂觀。
她說,目前LED照明面臨產能過過剩,韓國趁勢搶進;她擔心LED恐重蹈面板覆轍,華人恐怕都要退出這些領域。
她無奈的說,兩岸擁有同文同種優勢,雙方也有共識深化產業合作,但臺灣研發技術進不來,兩岸產業合作無法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陸許多產業是“醒得早,起得晚”,“該死也死不了,但活也活不好”,兩岸空有優勢,卻無法發展起來,干脆讓市場自由化。
工研院資深特杜紫宸也感嘆兩岸面板原本應是很好的合作范例,但錯失良機,是大陸向臺灣采購面板,讓臺廠業者“得小利,卻失大利”,在大陸開放第八代廠時,我方遲疑了,致韓國提出更好條件,臺廠因此喪失先機。
他認為,兩岸產業合作若無法在互信基礎下敞開心胸合作,類似這樣案例恐怕還會再發生,大家也很擔心LED將是下一個步面板覆轍的產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