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物聯網不妨漫步

        物聯網不妨漫步

        作者: 時間:2011-02-17 來源:鳳凰網科技 收藏

                去年一年,快步向前,資本、市場、政府、科研,都卯足勁要“織網”,可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物聯往(網)。”在各地政府的發展規劃中已經開始被濃墨重書,而在電力、交通、物流等領域,憑借一些早已存在的雛形,更是在十二五規劃中把物聯網納入了重點范疇。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預測:201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為2000億元,至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0%,市場投資前景巨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6908.htm

        調齊步伐 頂層布局

                與一般領域縱向劃分不同,物聯網是一個橫向鋪陳的領域,具有學科綜合性強、產業鏈長、滲透范圍廣的特點。我國物聯網的需求主要存在于智能電網、交通能物流、家居、環境與安全檢測、醫療健康、精細農牧業、工業與自動化控制、國防軍事、金融與服務業中。物聯網應用雖然可以做到無所不在,但目前仍以局部的閉環應用和政府主導項目應用為主,跨行業、跨部門、應用鏈長的應用相對較少。

                目前物聯網發展缺乏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各地區、各部門對物聯網的定義、內涵、產業范圍認識存在明顯差異,盲目跟風、一哄而上的情況比較突出。行業壟斷、條塊分割、自成體系等體制障礙,制約了物聯網技術、產業和應用的結合和良性互動;由于行政性分權造成的條塊分割削弱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協作攻關的能力。

                一些城市對物聯網發展規律和本質缺乏清晰判斷,將城市信息化等系統解決方案委托給跨國公司全部承擔,擠占了我國物聯網產業自主創新發展的空間和本土企業的市場份額,并且也帶來了信息安全問題。物聯網發展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涉及到政治法律和國家安全問題,只有在法律法規和政策完善的情況下,物聯網才可能深化發展。

                蜂擁而上之時,容易丟掉的是長遠規劃和戰略方向的調整。有專家建議,應成立高級別官產學研聯盟組織引導;在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下對物聯網發展實現全局掌控,利用地區和行業特色,引導差異化發展。

                直到現在,物聯網“泡沫論”的支持者還非常多,討論它是不是泡沫,已經并不重要,因為物聯網的概念還在發展的過程中,它的發展期需要10年甚至20年,因此,3到5年的準備預熱期中,更是有必要調整步伐,高瞻遠矚地部署。

        硬件要說“硬話”

                技術方面,物聯網基礎和核心技術仍然非常欠缺。引進技術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國缺乏核心基礎技術的積累,我們的設計制造業幾乎還是一片空白,很有可能成為控制著幾乎整個市場的外商的傾銷對象。以嵌入式系統為例,其硬件依賴國外技術,芯片、平臺軟件、開發工具與國外有很大差距, 95%的嵌入式CPU依靠進口。在嵌入式操作系統、數據庫和開發工具等平臺軟件中,國外品牌占據了絕對優勢。

                物聯網三層架構分為感知、傳輸與應用,最先爆發的會是感知層的需求,而這一層對硬件提出的一些要求,是國內的廠商所不能滿足的,如果一味大干快上,勢必給國外廠商帶來了機會,讓我國又淪為代工者。RFID產業鏈雖已初步形成,但技術和企業實力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超高頻、有源RFID等未形成整體產業能力,標簽芯片自主知識產權貧乏。

                中科院“創新2050:科學技術與中國的未來,中國至2050年信息科技發展路線圖”指出:“傳感網是典型的多學科交叉的綜合研究,涉及到計算機、半導體、網絡、通信、光學、微機械、化學、生物、航天、醫學、農業等眾多領域,由于學科的交叉融合和相互影響,使得許多技術趨勢成為可能,例如生物技術將極大地依賴于在芯片實驗室里做分析的實驗設備以及生物信息學的進步;微機電系統、智能材料和新材料將使普遍設置的低成本小型成為可能;工程師將日益轉向生物學家,理解生物體如何解決涉及自然環境的問題;這些“仿生物”的努力,把來自天然的最好的解決辦法與人造的元件結合起來,能夠開發出比現存生物體更好的系統。基礎支撐技術的發展又可以進一步推動傳感網/物聯網的進步。

                目前研究機構數量眾多,大多要么側重基礎理論,與應用需求較遠,缺乏大規模工程實踐牽引;要么側重工程,與中小型企業同質化,重復性工作居多,難以全面迅速推廣,缺乏盈利的商業模式。特別匱乏的,是缺少具有系統綜合解決方案集成能力的龍頭企業,中小型企業居多,小雜散。

                目前,無錫的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就集中了中科院有十幾家研究所從事傳感器和傳感網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各家之長,集中力量攻克科技難關、儲備核心技術。

                此外,制約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因素還在于缺乏統一的標準體系和成熟的商業模式。現在標準還很零散、缺失和不統一,標準制定與市場應用結合不夠,與國際標準融合也不足。只有找到了合適的商業模式,引導民用需求,才能實現從政府投資為主轉向以社會投資為主的良性轉變。

        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1. 物聯網概念不統一,需要定義和規范;

        2. 物聯網產業發展戰略尚不明晰,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

        3. 核心技術亟待突破,需要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和產業標準化;

        4. 產業鏈亟待健全和整合,需要培育龍頭企業;

        5. 商業模式尚不明晰,有待積極探索;

        6. 亟需加快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配套政策制定;

        7. 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應引起足夠重視。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關鍵詞: 物聯網 傳感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宁市| 新竹市| 清原| 广汉市| 通渭县| 林甸县| 鹤壁市| 荃湾区| 绍兴县| 永德县| 贡嘎县| 新巴尔虎右旗| 灵石县| 错那县| 庆城县| 宁陕县| 双桥区| 合江县| 定安县| 九寨沟县| 彩票| 重庆市| 武平县| 博客| 法库县| 锡林浩特市| 新野县| 榆树市| 普安县| 同江市| 尼木县| 阜新市| 贵港市| 凉城县| 黄石市| 阳东县| 鄂托克旗| 新丰县| 城市| 杭州市| 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