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燈企業抱團抗衡LED奪市場
在全國四處“攻城略地”強勢發展的LED企業們將遇到照明領域新的綠色節能對手----無極燈。日前,由全國高科技節能減排促進中心牽頭的“中國無極燈產業聯盟”正式在京組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6236.htm這標志著市場規模還不大、勢單力薄的無極燈企業開始采取組建產業聯盟,謀求國家相關部門扶持政策支持,以“抱團”的方式,從LED的手中搶奪自身具有競爭優勢公共照明領域的市場份額。
無極燈企業“抱團”
全國高科技節能減排促進中心常務副主任馬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稱,首批加入聯盟的無極燈企業有100多家,如果無極燈企業繼續維持現狀,各自為戰,整個產業將被陶瓷金鹵燈、LED所取代而成為過渡型產品。
20年前就起步的新型節能的無極燈產業,至到2005年才開始商業化生產。據該聯盟指導單位的中國照明學會理事長王錦燧介紹,截止2010年,國內無極燈生產企業只有200多家,有了完整的產業鏈,現在產銷量達到300萬支以上,已形成廣東和江蘇兩個產業集群。
但是,作為新一代光源產業的無極燈市場占有率很低。王錦燧透露,中國目前電光源年產量接近80億支,而傳統熒光燈年產量超過55億支。
馬強認為,整個產業還沒有國家統一的標準、產業質量和可靠性參差不齊、還沒有形成自動化生產線、成本高于傳統光源產業、國家沒有產業支持政策等都制約這一朝陽產業的壯大。
對此,馬強表示,聯盟今后將推動和參加行業標準的制定,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出臺財政補貼的政策,引導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等措施,加快產業發展。
抗衡LED爭奪市場
王錦燧表示,與LED相比,無極燈壽命長、高光效、低成本的優勢。雖然成本高于傳統光源,但是,使用低頻無極燈的投入成本大概是LED燈具的50%.此外,無極燈企業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國外90%的無極燈是由中國企業生產,而LED的芯片卻是需要大量國外進口。
但是,無極燈產業發展遠遠落后于同屬于第四代新型光源的LED.由于2009年,科技部啟動了“十城萬盞”計劃后,LED產業搶占先機,各地政府紛紛上馬LED路燈工程,十城擴大至21個城市,中國成為全世界LED的路燈試驗場所。
目前,LED在國內有7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和四個產業集群,生產企業多至4000家,加入LED產業聯盟的相關企業就有5000多家。2010年LED產業整體規模,約從2009年的827億大幅成長45%達1200億。
但是,LED路燈通過一年運行,目前約40%的損壞,光衰嚴重,這與全國各地熱火朝天上馬LED形成巨大反差。
“無極燈特別適合市政、工業車間、隧道、地下交通等公共領域照明,我們的價格比LED便宜1/2-1/3,未來成本還有下降的空間,”成都時代新源照明電器有限責任公司一位管理人士說道,“但是,我們沒有象LED一樣的國家扶持政策,也沒有節能燈的補貼政策,發展相對較慢。”
現在,政府采購仍熱衷于LED燈,老百姓仍選擇傳統節能燈。王錦燧認為,希望國家也能出臺與LED一樣的政策支持無極燈產業,以未來無極燈替代現有燈具年產量10%的市場份額分析,年需求量將達到8億支。
據統計,中國室內外照明如果采用相應的無極燈替代,可形成2913億元的市場規模,每年節電1048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