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芯”十年 成就未來
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后,我國一些優勢集成電路企業抓住有利時機,通過兼并重組,實現了資源整合和快速擴張,中星微電子成功收購上海貝爾監控業務在中國所有資產,山東華芯完成了對奇夢達西安研發中心的并購重組,京芯半導體購并飛思卡爾無線業務部門以及摩托羅拉協議棧軟件業務,大唐電信入股中芯國際,長電科技收購新加坡APS公司。重組、并購等資本層面的運作和產業資源整合進一步促進了優勢企業的發展壯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5726.htm芯片企業與整機企業的聯動日趨活躍。電視機行業的長虹、海爾、海信公司分別成立了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研發用于電視機的視頻處理SoC芯片;華為成立的海思半導體為華為的通信產品提供大量SoC芯片;展訊的手機基帶SoC被國內眾多手機廠家所采用。以整機需求帶動集成電路產業,以芯片促進整機的產品和技術升級,這種發展模式成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識。
4. 海內外人才大量匯聚,產業與資本良性互動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良好前景,國家政策的扶持、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著海外高端人才紛紛回國創業,讓很多企業在創辦之初就在高起點上參與國際競爭。國內的高校、科研機構、民營和合資企業打破用人機制上的條條框框,為海外集成電路人才開出各種優厚條件,讓他們在研發、生產、銷售等重要崗位上發揮關鍵作用。為加強本土人才的培養,教育部、科技部于2003年提出建設“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重大舉措,已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0所高校成為“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大批國內培養的集成電路人才已經成為很多企業的中堅力量。
十年中,設計企業中的一些優秀代表成功走向資本市場,先后有杭州士蘭、珠海炬力、展訊通信、中星微電子、RDA和國民技術分別在國內外上市。北京君正的IPO申請已獲證監會通過,即將在創業板上市。2009年被業界稱為中國納斯達克的創業板的推出為我國成長中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提供了融資的平臺和機會,上市成功的公司不僅獲得強大的資本支持后盾,為公司帶來了寶貴的發展資金,更促進了企業運營的逐步規范,提升了管理水平。
5. 公共服務成效顯著,產業環境日趨完善
集成電路產業的特點是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和人才密集,需要集中各方面的資源,共同促進產業良性循環發展,對面向產業的公共服務有迫切和較高的要求。
為緩解中小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瓶頸,我國已初步建設了若干面向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公共服務機構,主要服務資源和內容包括辦公和培訓場所租用、集成電路設計EDA工具租用、MPW服務、封裝測試、IP核評測等。目前,國內初步具有成熟服務能力的公共服務機構有: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8+1”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天津市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等。這些公共服務機構通過機制創新、服務創新,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公共服務體系,有效緩解了設計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碰到的資金少、技術薄弱、人才短缺等問題。各公共服務機構還根據本地區的產業基礎和特色,為企業提供投融資、流片費用補貼、專利申請費補貼、設備購置補貼、住房補貼、所得稅減免等形式的扶持方式,讓一批中小企業迅速成長,脫穎而出。
從整合資源、改善服務的目的出發,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上海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促進中心、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等8家單位發起,另有9家單位參與的國家集成電路公共服務聯盟于2010年4月20日在無錫宣告成立,聯盟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集成電路行業的公共服務模式和服務水平邁上新的臺階,聯盟將為改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環境,提高我國集成電路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培養高水平的集成電路創新人才隊伍,提高成果轉化公共服務能力做出貢獻,為做大做強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成就未來――鉑金十年
過去的十年,在國家政策的正確引導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可謂是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未來十年將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由大到強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清醒的認識我們所面臨的形勢,把握住每一個發展機遇,開拓創新,成就未來,共同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新一輪高潮---“鉑金十年”。
(一)我們面臨的形勢
1. 全球市場平緩增長,主流市場巨頭林立
全球集成電路市場是一個增長平緩、競爭激烈的市場。從2000年到2009年,全球集成電路市場在2000億美元左右波動,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預計,全球集成電路市場2015年有望達到2700億美元。
全球集成電路市場主要由處理器、存儲器、邏輯IC 和模擬IC四大部分組成,在每個部分均是巨頭林立。Intel和AMD兩家企業囊括了全球處理器99%的市場;存儲器領域,按銷售收入排名前6大的三星、海力士、爾必達、美光、力晶、南亞占據了96%的市場份額。在邏輯IC和模擬IC領域,有TI、高通、博通、MTK、ADI等技術實力強,資金雄厚的國際巨頭激烈爭奪。2009年,全球前十的Fabless公司的銷售額占據全球Fabless銷售總額的65%。
反觀我國,目前國內集成電路企業仍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這些中小企業成立時間普遍較短,技術和資金積累不足,抗風險能力較弱,在融資、貸款方面存在很多障礙。與國際巨頭相比,無論是在品牌知名度、產業鏈成熟度、還是用戶接受度上都有不小的差距。不僅如此,金融危機過后,跨國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及爭奪國內巨大市場,紛紛加大了在華投資力度,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正在考慮把IC制造和設計業務從歐美轉移到中國來,本土企業將面臨更多家門口的全球化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