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制京都經驗 羅姆半導體中國“野心”
而與此相配套的則是,京都是日本高校最集中的城市之一,這里的大學每年收到京都本地大企業們的巨額資助,而這些高校的畢業生在畢業后理所當然地留在了這些京都大企業工作,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3605.htm“相比之下,東京的企業相對不重視和高校間的產學研聯合研發,同時東京的高校學生來自日本全國各地,他們在畢業后許多都離開了東京。”羅姆企劃部統括課長吉見晉一分析道,這也造成了目前東京電子企業在效益上和京都電子企業的差距。
此外,以羅姆為代表的京都企業正在倡導企業集群與高校團之間的聯合研發,而不再是過去單一企業與單一高校之間的研發。目前,羅姆整合三菱、日立等企業,一起聯合與京都大學等高校就某些項目聯合研發,所有的參與者均可從中受益。
中國市場復制“野心”
在中國市場,羅姆早在1993年就于天津和大連分別建立了生產工廠,生產晶體管、二極管、LED、半導體激光、電源模塊、熱敏打印頭等產品。這也是羅姆在海外最大的生產基地。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家日本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最新“野心”,則是在中國復制“京都經驗”。
2006年,羅姆與中國清華大學簽訂了產學研聯合一攬子協議,雙方就聯合進行電子元器件最尖端技術開發達成一致。
按照這一協議,2008年在清華大學內,由羅姆捐資20億日元的“清華羅姆電子工程館”宣布開建,預計將于2011年4月竣工。據了解該項目將包括國際交流中心、進行半導體器件開發的超凈實驗室、先進LSI研究室等在內,將在此共同開發以光電子器件為主的新技術。
“我們捐給清華的錢和捐給京都大學的錢是一樣多的,但是在清華的這一場館的面積卻是日本國內同類項目的10倍。”高須秀視對清華的項目十分滿意。為此,高須秀視自己也親自擔任了清華大學的客座教授。
在此之前,羅姆自2002年起開始先后在包括日本立命館大學、同志社大學、京都大學在內的3所日本大專院校內興建了專門的羅姆電子工程館。
“我們必須考慮到,我們的產品要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高須秀視分析道,過去日本廠商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多是價格較低廉的低端產品,但未來像羅姆這樣的企業必須開發針對中國消費者的產品,因此,羅姆準備將他們在京都推行多年的和高校結合產學研研發移植到中國來。除了清華,其與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都有共同研究的意向。
高須秀視透露,羅姆將來研發資金的三分之一會放在中國,三分之一會放在美國,“我們的方針是不封閉在企業內部進行研發,而是開放地和大學、研究機構以及其它企業進行合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