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能源規劃破題之惑
新興能源規劃在給新能源企業帶來機會的同時,能否趕上產業變化的節奏仍是個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1678.htm備受關注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7月20日,在上半年能源經濟形勢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規劃發展司司長江冰表示,目前“規劃”經過多次修改和完善,已經比較成熟。目前,正在按照有關程序準備上報國務院審批。
江冰稱,規劃不僅包含了核電、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還包括對傳統能源的升級變革,比如潔凈煤和智能電網、分布式用電車應用新能源等技術。規劃期為2011~2020年,預計規劃期內將累計增加直接投資5萬億。
消息一出,隨即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和討論。未來,“規劃”的實施將對能源企業以及整體的能源產業發展和調整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傳統能源陣痛
不可否認的是,未來“規劃”的實施對一些傳統能源企業還是會產生短期的陣痛。
“我們公司在一條完整的洗煤線上投入了很多錢,公司還一度因此出現了資金鏈緊張的情況。”山西一煤礦公司總經理王林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
無疑,許多傳統能源企業在投入清潔能源的過程中,花費了不少資金成本。
“在短期內,規劃的實施會造成企業成本的增加,傳統能源企業需要在治污、減排方面投入技術和資金,從而使得企業利潤減少。”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副秘書長周元在接受《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同時指出,從長期來看,“規劃”有助于我國能源產業結構的調整,最終會對企業的發展有好處。隨著能源產業的發展,企業在清潔生產和能源利用能力上都將得到提升,這將大大減少企業的污染。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也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表示:“規劃的實施將進一步壓縮鋼鐵、化工、電解鋁、水泥等高耗能企業的利潤空間。”
“規劃”將節能和發展清潔能源相結合,也體現了能源發展需要配合我國經濟轉型的特點。林伯強表示,目前,國內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發展方式,明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為此,經濟發展方式必然需要轉型。
規劃明確了對傳統能源升級改革的支持。事實上,許多能源企業在應對金融危機的時候已經開始涉足新興能源領域,并取得了不錯的效益。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表示,因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大連重機廠的傳統產品——鋼鐵、礦山和港口機械的訂單減少了60%,但是由于其風力發電的訂單增加了200%,大連重機廠2009年的產值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一些傳統能源企業也在向新能源領域發展、開發新能源技術。比如上海電氣[7.46 -0.80%]、行天、天威等能源企業原來都是做傳統能源工業的,現在都開始涉及新能源領域了。它們從做傳統能源設備轉型生產新能源設備,企業的利潤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有了較大的提高。”周元告訴記者。
他還表示:“近幾年,不僅一些傳統能源企業涉足新能源產業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一些非能源行業比如紡織行業,也在向新能源領域轉型,轉型后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國內最大的出口型家紡企業之一——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孚日集團)于2009年成功增資113萬美元參股德國約翰納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增資后,孚日集團所持約翰納股份由11.8%增加到12.35%,并開始全面向新能源產業轉型——其支柱產業由紡織轉向太陽能光伏。
實際上,不只是孚日集團,有很多紡織企業都開始向新興能源產業擴張,比如華芳紡織投資江蘇力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外,人們熟知的杉杉集團也早已涉足鋰電池領域。據杉杉股份2009年年報顯示:其2009年鋰電池材料營業收入7.76億元,營業利潤率達16.6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