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獲ARM授權后或獨立研發處理器
2010年的微軟,除了在反盜版領域折騰出一些聲音外,幾乎一直被大紅大紫的谷歌、蘋果的產品聲音壓制著。這個20多年來基本延續著Wintel合作模式的軟件巨頭,簡直成了一個邊緣人。不過,現在,巨頭終于朝這一模式之外邁出了關鍵一步。前天,全球手機處理器架構巨頭ARM宣布,已跟微軟簽訂一項全新的戰略性協議,將把公司核心處理器架構授權給它。同時強調,該協議“擴展了兩家公司之間的合作關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1252.htm合作秘而不宣:微軟或借授權研發芯片
ARM首席技術官Mike Muller強調,微軟是ARM十多年的合作伙伴,此次授權將讓微軟的應用與開發“處于最前沿”,并覆蓋多個細分市場。
“我們將提高對基于ARM架構產品研究與開發的主動性。”在ARM官方發給本報的信息中,微軟總經理KD Hallman如是說。
但雙方沒有透露協議的更多細節。微軟中國區一名官方人士拒絕發表評論。ARM中國區人士則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協議的具體內容,ARM全球僅“3個人”有權對外講。但他強調,新的合作,對ARM、微軟來說,都至關重要。
一個協議怎么如此神秘呢?要知道13年前,微軟與ARM就已經在嵌入式方案、消費電子以及移動業務上有過合作。目前,許多Windows Mobile的智能手機中也都有基于ARM架構的移動處理器。
知情人士透露,微軟以大約1000萬美元獲得了ARM這項授權,協議內容包括架構與指令集,大大擴展了微軟利用ARM技術的范圍。
該人士說,這種類型的授權,全球沒幾家,它允許ARM客戶借此設計自己的微處理器。而微軟則將主要拓展智能手機、筆記本尤其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的市場。
之前,微軟還從沒在普通智能手機之外,與ARM在PC級處理器領域正式達成合作。
“微軟當然不排除自己來設計處理器。”該人士強調。
本報記者仔細查閱了微軟多年來的硬件業務戰略規劃信息。事實上,早在多年前,它便開始了硬件平臺的規劃,起初主要圍繞自身操作系統的優化,之后 延伸到外設、家庭娛樂。而2006年,它則建立了一個“PC架構組”,目標是在微軟總部研發實驗室和硅谷研究院開發包括芯片在內的硬件平臺,拓展更多消費 電子業務。顯然,進入硬件研發,已圖謀許久。
Wintel陣營:擋不住的分崩離析
對ARM來說,如果能在筆記本處理器等市場突破微軟體系,那它與英特爾互相滲透對方地盤的競爭中,就獲得了重要的籌碼。
這一動作對于微軟來說意義或許更大。只是,它需要首先準備迎接Wintel聯盟伙伴英特爾的火氣。多年來,微軟對處理器巨頭的態度一直十分謹慎,走出聯盟的步伐小心翼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