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建筑領域的發展
什么是物聯網?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件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服務,曾稱“傳感網”。實現智能化設備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種網絡,使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融為一體的網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0708.htm物聯網發展概述:1995年,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中提及物聯網,但當時這個新概念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絡國際會議提出:傳感網是下一個世紀人類面臨的又一個發展機遇;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預測物聯網的建立將帶來10億量級的信息設備、30億量級的智能電子設備、5000億級的微處理器,萬億以上的傳感器需求,是下一個萬億級信息產業引擎,為計算機物聯網后的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
美國權威咨詢機構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1。因此,物聯網被稱為是下一個萬億級的通信網絡。
2009年,奧巴馬就任總統后,1月28日與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了一次圓桌會議,IBM首席執行官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這一概念提出以后,得到美國各界高度關注,甚至有分析認為:IBM公司戰略構想絕對有可能上升到美國國家戰略。該戰略具體地說就是把傳感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等各種物體中,并且被普遍連接起來,形成所謂的物聯網。IBM前執行官曾提出一個重要觀點,認為計算模式每隔15年發生一次變革,物聯網是繼互聯網后的第四次計算模式。
第一次計算模式是主機終端模式,第二次是微機網絡模式,第三次是互聯網,第四次就是物聯網。
物聯網真正引起中國公眾關注從去年8月份開始。溫總理到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考察表示:在傳感網發展中,要早一點謀劃未來,早一點攻破核心技術。
溫總理在11月3日發表題為《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講話》,把物聯網列為國家五大信息產業戰略之一。
3月5日,溫總理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物聯網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物聯網的發展進入了國家層面的視野。據悉,中國已經規劃2020年之前投入3.86萬億元資金用于物聯網研發。
工信部:物聯網發展成為2010年我國信息產業確定三大發展目標之一;由工信部和國標委領導,成立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三大電信運營商、國家廣電總局等均制定物聯網的發展規劃。國家廣電總局電視網到千家萬戶,所以到2012年的時候,要利用廣電網絡,家居智能化搞物聯網。據預測,中國物聯網產業鏈:2009年可能已突破1000億元產值。2010年產值將超過2000億元。
物聯網時代智能建筑技術特征
當前智能建筑技術現狀,智能建筑包括了20-30個子系統;子系統分成兩大類:常規與專業應用;絕大部分常規類、幾乎全部專業應用類子系統均為網絡化、IP網絡化架構;建筑設備監控、安防、一卡通等已經構成ITP/IP網絡平臺上的集成融合子系統。一卡通包含很多內容,門禁、消費等等很多內容,現在融合起來了,變成一個集成融合子系統。智能建筑技術遍及各個行業,從傳統“弱點”發展成“綜合集成系統”;智能建筑技術遍及數字城市,是構建數字城市核心技術之一;智能建筑技術是構建綠色建筑的重要技術;標準與規范日趨完善。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