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發展面向基層 “數字衛生”促資源共享
根據我國新醫改方案和新興戰略性產業的發展規劃,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醫療器械行業企業將圍繞鄉村和社區醫院開發基本醫療器械。而醫療器械產品主要基于兩大類技術,一是材料技術,二是電子技術,因此,電子企業應密切關注與基本醫療器械有關的技術。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實現信息共享,提升醫療領域的信息化水平也是當務之急。
基本醫療器械是關注點
●基本醫療器械期待實現突破
●社區醫療設備選型應定位明確
“生物醫藥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去年11月,我國政府提出要突破應用面廣、需求量大的基本醫療器械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以先進醫療設備制造為龍頭的醫藥研發產業鏈,大幅度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中國生物學工程學會秘書長顧漢卿在第二十二屆國際醫療儀器設備展覽會期間說,“這將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主要研究和發展方向。”據顧秘書長介紹,他們目前正與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共同就基本醫療器械的概念、品種進行量化研究。顧秘書長認為,目前,很多調研和報告主要從醫院設置角度來看基本醫療器械,但缺乏相關數據分析。“例如,CT屬不屬于基本醫療器械,是不是量大面廣的器械就要統一認識。什么樣技術規格的CT屬于基本醫療器械,哪些屬于高檔器械,類似的還有X光射線機,多大功率的屬于基本醫療器械,都需要數據支撐。”他說。在明確基本醫療器械的概念后,他們將梳理基本醫療器械的技術要素,篩選出核心技術,這將為科技部和國家發改委制定“十二五”規劃提供相關的理論依據。
針對去年國家的新醫改政策和新興戰略性產業的發展規劃,顧秘書長認為,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的重點應該放在兩方面:一是廣大的鄉村和社區醫院,要專門為鄉村和社區醫院做一些器械;二是基本醫療器械。針對高檔醫療器械,有條件的企業應該是在完成前兩者的基礎上再去開發,不要硬上,否則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卻做不出什么產品。
圍繞國家的相關政策,中國社區衛生協會社區基本醫療設備項目組對社區衛生醫療機構設備配置標準進行了調研。據執行組長趙宏介紹,根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功能定位,設備配置標準應該符合三大趨勢:一是裝備技術要簡單易行,通過短期培訓就能掌握,安全性和可靠性好,診斷準確,治療效果明顯;二是要突出綜合解決方案的能力;三是要能夠滿足上門服務、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以及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一般應以國內自主創新產品為主。針對上述要求,他舉例介紹了國內企業需要開發的多種類別基本醫療器械。如耗材國產化的基本檢測設備和血常規自助分析儀,有存儲或遠程傳輸功能、用于出診的診斷儀,集各種物理治療方法的綜合治療儀器,成本符合國情的康復儀器等等。
“鄉村和社區基層醫院的發展,將給醫療器械行業帶來新的機遇。”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主任楊興國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例如,全科診斷系統就能在基層醫院找到用武之地。全科診斷系統是一種壁掛式醫療設備,它可以把聽診器、血壓計、血氧儀、體溫計、眼底鏡、耳鏡、喉鏡等眾多器材集成在一起,小病患者可以在社區或鄉村就近得到治療。”
醫療信息化重在資源共享
●優化信息系統成為新醫改重要內容
●信息共享與標準統一是“數字衛生”核心
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為衛生部門向全社會提供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創造了機遇。據浙江省衛生廳信息中心副主任沈劍峰介紹,2009年出臺的新醫改方案把“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八大支撐內容之一,這是我國衛生系統首次將信息系統的優化作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記者了解到,我國醫改方案要求大力推進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強調以推進公共衛生、醫療、醫保、藥品、財務監管信息化建設為著力點,整合資源,加強信息標準化和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統一高效、互聯互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