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未來 嵌入式系統的機會
2010年3月27號,國內嵌入式系統聯誼會在北航如心會議中心舉行,筆者有幸參加了這次研討會,此次會議的主題確定為當前國家重點建設的科技方向之一--物聯網。與會的眾多國內嵌入式系統專家、學者和從事嵌入式系統開發的企業家、研發人員共同討論了物聯網建設將給國內嵌入式系統產業的發展帶來怎樣的機會,我們的優勢與劣勢等等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7977.htm此前筆者也參加了一次嵌入式系統聯誼會的研討會,這次是第二次,能感受到每次的議題都緊貼國內外產業最新熱點,并努力尋求國內嵌入式產業的發展機遇,希望通過學術界和企業界的交流、互動來推動國內嵌入式系統行業整體的科技實力和加快產學研結合的步伐。
在這次會議上,來自上海復旦大學的陳章龍教授的發言高屋建瓴又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他闡述了國內物聯網建設需注意的理論、實踐意義的延伸,即如何正確解讀當前我國物聯網建設的步驟、步伐,怎樣從框架到各層的理清思路,有的放矢,把握優勢資源和重點建設領域, 又介紹了目前國內已經展開的物聯網建設上的一些有益嘗試,包括上海的車載遠程信息服務系統、無錫的個人醫療示范工程、數字出版中的電子書系統、智能電網以及部分地區開始實施的農產品溯源工程等。他提出的一個重要的概念是要將單純的面向對象的設計理念轉化為面向角色的設計,即未來智能化的趨勢是對物理對象的動態信息進行采集、分析和處理,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硬件處理所能滿足的,將越來越多地需要軟硬件的協同設計,同時一種成功的經營模式應該是將軟硬件設計實現的功能打包成模塊,并提供開放性的應用接口,以便于用戶的開發應用,這種運營模式和ARM的IP核類似。
來自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的沈建華教授的演講中同樣強調了未來開放性軟件工具的重要性,正因為如此,他格外看好Android平臺的市場前景。他也表示,未來嵌入式系統的產品模式更趨向于一種系統中間件的開發,也即是一種模塊化的趨勢,這和陳教授的觀點也不謀而合。
北京工業大學可信計算實驗室的張興教授則就未來物聯網建設和云計算發展中的安全性問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表示這種更集中和更開放性的網絡架構對安全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也就蘊藏著可信計算的無限商機。
中科院自動化所RFID中心的關強博士從實踐出發對物聯網底層架構中的RFID產品的研究現狀做了介紹;來自天津大學精儀學院生物工程醫學系的李剛教授發表了關于家庭醫療的演講,可以說,遠程醫療也是物聯網的一個部分,但如何保證監控和監測信息的正確性、準確性是醫療設備要面臨的嚴峻挑戰,因為我們都知道,人體的生物信息和信號通常十分微弱,要正確檢測到某一生命特征還要精確轉化為物理的電信號十分困難,李剛教授向我們介紹了重要的過采樣技術和光譜檢測技術,前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將精密、昂貴的放大器從醫療系統中剔除從而節省成本、體積,降低噪聲和功耗,為便攜式醫療提供高性能、低成本方案,后者則可以實現血液成分的無創檢測,可以說是醫學檢測技術的一種創新型突破。
我想,正是有如上包括技術、架構體系到外圍功能完善性的各種研究、開發人員的努力,物聯網建設才會穩健發展。而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大家也都表示,物聯網建設以及現在國家對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大力提倡,給國內嵌入式系統行業的機遇不言而喻,我們要做的是怎樣快速的提升自己的技術實力、產品價值,緊跟科技發展和國內經濟建設的步伐,迅速成長,充分利用本土化的優勢,縮小和國際競爭對手的差距,從而爭取更多的市場空間。我們看到,包括周立功、杭州國芯、時代民芯等眾多國內公司已經走在路上,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同行者。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