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三大子行業走勢分析
隨著“低碳生活”口號的深入人心,新能源也被更多的人所熟悉和關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7786.htm政策支持 新能源有了“文件保障”
新能源汽車:近日由國家工信部、科技部會同國內六大汽車集團企業共同參加的一個行業內部會議上,爭論已久的新能源汽車路徑問題終于獲得了各方一致認可,國家部委領導以及企業負責人經研究決定,不再強調某一個技術領域重要,而是要從產業長遠出發,包容各種觀點,總體推進。
政策支持:國家工商總局日前發布名為《關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若干意見》的文件,對投資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信息網絡、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公司給與多項措施支持。
法律文件:2010年4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開始正式實施,備受關注的“對可再生能源所發電力全額保障收購”將進入實質操作階段。
新能源做為一個含義廣闊的產業概念,包含風電、核電、太陽能等多個子行業。那么新能源各子行業的現狀和前景如何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分析一下新能源產業的三大主要子行業的發展形勢。
形象工程? 風電行業在“疑惑”中跑步前進
現狀及問題:風電產業快速發展使其各種問題逐步凸顯出來,而在諸多問題中,并網滯后是各方利益博弈最突出的焦點。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在2009年年底就出現了風電外輸遇困境的情況,這直接導致430萬千瓦的清潔風電大面積棄風不能發電出力。
近年來,由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國內風電產業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風電裝機容量連年翻倍增長、風電領域投資熱潮迭起等,都是這一進程的具體表現,但另一方面,技術瓶頸無法突破導致成本高企、風電設備投資過于盲目、電網設備相對落后、風電并網技術規范的缺失等問題仍然困擾著風電產業。
兩會中,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在發言中,稱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項目為形象工程。這一言論,引起各大媒體和業內人士的關注和討論,當地官員對于這一“指責”也是訴說了自己的“滿腹委屈”。但是不論究竟是否形象工程,這一觀點的討論都或多或少地說明了我國風電行業面臨著結構調整的問題。
政策現狀:工信部日前公布了《風電設備制造行業準入標準》(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風電機組生產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單機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產量100萬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產條件和全部生產配套設施。專家表示,應該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各類標準,盡量避免企業“用腳投票”導致標準難落實,此外,不同部門制定的標準之間如何實現“無縫對接”,將成為標準落實面臨的重要問題。
未來展望:未來國內風電市場將面臨殘酷的市場競爭,必將有大批企業被淘汰。風電企業應該積極突破自身的技術瓶頸,在風電機組、并網規范等方面,積極接受檢測認證機構的檢驗,生產出來的電力質量才有可能解決穩定性差等問題。此外,風電配套設備核心技術國產化的怒發也必須不斷推進,這樣國產風電企業在和外資企業競爭中才能體現真正的競爭力。
產量居世界之最 太陽能產業核心技術仍待國產化
現狀及問題:太陽能行業的成本下降,來自于技術進步和規模效應。光伏規模每擴大一倍,成本能夠降低20%左右。未來三年,預計規模效應能夠壓縮30%左右的成本,另外,技術進步也能夠壓縮30%的成本。我們保守預計,2010年將達到500兆瓦,如果政策實施到位,預計將達到800兆瓦。
我國自上個世紀80年代光伏工業起步以來,太陽能電池成本持續下降,到2010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有望降至1元/千瓦時(KWh)左右,達到或接近常規發電成本。隨著世界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太陽能電池的產量逐年遞增。
中國將是世界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國,這幾乎占全球太陽能市場的40%,但是其國內市場的需求卻極低,幾乎不到其產量的1%。為了扭轉這一局面,中國政府已經出臺大量的太陽能政策,并且給投資商提供補貼和鼓勵措施-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振興其國內的太陽能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