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突破超細電子玻纖技術形成批量生產能力
重慶市科委近日宣布,我國超細(5微米)玻璃纖維關鍵技術已經取得突破并形成批量生產能力,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功打破了美國和日本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7725.htm重慶市科委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處副處長吳淑皇介紹,電子玻璃纖維是一種新型的核心材料,
被制成各類電子產品的基本元器件,廣泛應用于手機、電腦、電視機、航天航空、汽車等領域。超細玻纖生產技術此前一直被日本和美國壟斷,國內產品需要依賴進口,費用高昂。
2007年,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承擔了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超細電子玻璃纖維及織物開發,由該公司承擔原材料即超細電子玻璃纖維的研發生產,由廣東兩家企業承擔下游產品——覆銅板的研發生產。
截至目前,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超細電子玻纖已占全球30%的市場份額,為臺灣5家下游企業供應,并于近期進入日本高端市場,生產的超細玻纖通過下游企業進入松下、惠普、通用、索尼、西門子、摩托羅拉、三星和LG等企業。
該公司副總經理寧祥春表示,他們生產的超細電子玻纖,成本比國外同類產品低30%至40%,因此國內外訂單不斷,打破了以往該技術和產品被日本和美國企業壟斷的情況。
據悉,重慶超細電子玻纖生產線將擴大到年產7萬噸,實現年產值超10億元,并在重慶形成一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超細電子玻纖的完整產業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