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產業結構調整 斥資百億推進三大新興產業
春節前兩天,當深圳市民都在為回家過年奔走時,深圳市政府召開了一場深圳生物、新能源、互聯網三大新興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和政策新聞發布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6427.htm發布會上,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許勤再次明確了對深圳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期許:未來5年斥資百億元強力推進生物、新能源和互聯網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力爭2015年產值達6500億元。
事實上,2009年下半年,深圳已相繼出臺了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和發展政策,并成立了以代市長王榮為組長的深圳新興高技術產業發展領導小組。
有關人士預言,深圳未來將涌現出一批類似華為、中興和騰訊的明星企業,2015年三大產業年產值甚至可以再造一個深圳。
堅持走高端化之路
深圳經濟外向依存度高,在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的猛烈沖擊后,如何迎接新一輪經濟競爭和產業競爭,迎接新一輪經濟復蘇和增長,產業振興規劃即成為深圳做的長期準備。
“從產業結構調整上看,深圳已經處于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許勤用三個“尤為迫切”進行概括:“未來發展決定了深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尤為迫切;深圳需要更有競爭力的產業、更先進的產業來支撐可持續發展,所以增強發展后勁尤為迫切;深圳要在新一輪競爭當中和未來發展當中搶占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時間尤為迫切。”
根據對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未來期許,深圳將用5年時間,力爭到2015年三大產業規模達到6500億元。其中,生物產業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成為世界知名、國內領先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互聯網產業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成為我國乃至東南亞地區發展的領先地區;新能源產業年總產值達到2500億元,成為國家新能源的重要基地和低碳城市。
“其實深圳的產業結構一直在調整,但與其他城市不同,深圳在更高層次上的需求更迫切。因此,深圳的人均GDP已接近1.4萬美元了,這在整個珠三角地區甚至全國都比較高,未來產業必須更高端發展,這也是在為全國其他城市探路。”深圳大學中國特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教授認為,生物、新能源、互聯網三大產業的附加值都比較高,是未來需求很強的產業,在深圳面臨資源環境約束條件下,對于改變原來經濟發展的方式和模式,必定有很強的引導作用。
涌現更多明星企業
政府的政策導向早已引起企業高度關注。深圳快播科技有限公司的網頁就在產品新聞之外,轉載了深圳7年投入35億元扶持互聯網產業的新聞,至今仍掛在首頁上。快播高級副總裁熊勻波很看好這個產業和企業自身的發展,“2015年深圳有三五十家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互聯網企業應該不成問題,我們必須是其中之一,要不然就不及格”。
事實上,在深圳選定這三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同時,國內許多城市也在不同程度上對這些產業進行重點扶持,因此,“深圳有何底氣凸顯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坊間多有猜測。
“這些產業無論在規模、整體產能,還是創新能力上都已具備很好的基礎。”許勤認為,深圳已擁有一些在這些產業領先的企業,在行業內處于龍頭地位,同時一大批中小企業正在迅速成長。從產業本身來說,三大產業都是方興未艾,將成為提升深圳城市競爭力,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和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每個地方所擁有的基礎和能力不一樣,深圳的產業發展規劃會更多集中在有基礎、產業有空間、未來實現產業目標更有可能的這些產業上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