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紙書產業鏈聯動突圍
不難發現,在目前的電紙書閱讀器產業鏈中,受益最大的應該是掌握了上游材料核心技術的廠家,特別是掌握了E-Ink技術的元太科技。元太科技董事長劉思誠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市場約有85%~90%的電紙書采用元太科技E-Ink技術,元太科技在2010年的表現將與市場預期差距不遠,甚至更為樂觀。隨著電紙書閱讀器出貨量的增加,元太科技的業績也隨之節節高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5870.htm如果核心技術只被一家企業掌握,市場沒有競爭,那么成本就很難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國內電紙書終端企業進入者過多,出現價格競爭,那么最終就會像當年的VCD產業一樣,出現為一家企業打工的情況。
產業鏈應聯手而動
“電紙書的另一核心部件———顯示驅動芯片也出現過被愛普生一家獨占的局面,當時一顆驅動芯片就要六七美元,但現在有所下降。”中電器材深圳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周杰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飛思卡爾、Marvell、三星等都有基于ARM的電紙書解決方案,國內的君正也推出了電紙書處理器芯片方案。上游市場競爭的加劇能讓下游受益。”據悉,目前愛普生的驅動芯片每顆已降到2美元以下。
同時,據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透露,元太科技的價格也有“松動”的跡象,主要是另一家液晶面板企業友達的加入。友達在2009年并購了另一家潛心研發電子紙技術的公司SiPixImaging,又和臺灣工研院在可彎曲基板等方面達成了合作意向,在未來的電紙書技術中也很有優勢。此外,高通也開發了基于 MEMS技術的電子紙mirasol,并在CES上展示了原型機。這些新技術的出現以及新公司的加入,將改變元太科技掌控產業鏈的現有格局。
如果說芯片領域有君正這樣的企業與國際企業同臺競爭的話,那么在源頭屏的技術上,大陸企業能否也參與國際高端競爭?“假設京東方也要做電紙書的屏,但是如果墨水技術不在中國大陸,一方面產業很難布局,另一方面也無法形成競爭力。”一位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從目前電紙書各種顯示技術的發展看,在核心技術的研發上無不采用產業鏈主要角色綁定開發的模式,而中國大陸還缺乏自己的技術。同時,在應用層,電紙書的發展則面臨標準林立的局面。“中國需要統一的電紙書格式標準。統一的標準可以有效降低制作、發行、營銷等各環節的成本支出。國家標準也有利于建立起漢語出版的整體優勢。”中國移動數據部劉宇星表示。
“電紙書是一個需要長期發展的產業,目前階段產業界不宜過于毛躁,應保持客觀和理智,但不是消極。電紙書產業應該很好地梳理產業鏈各環節,各個環節做各環節應該做的事情,大家聯手形成合力。這樣,在電子產業和文化產業對接的過程中,我們才能在世界范圍內獨樹一幟,做出自己的特色。”李慶誠表示。
“移動閱讀產業的發展,首先要基于合作基礎,建立一個公平、開放、共贏的合作體制,可能還需要克服一些體制上的障礙。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發展環境,但要使產業越做越強,達到普及的局面,還需要在產品發展、核心配件、內容提供等方面加大研發和投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巡視員周健表示。他說,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積極推進相關標準的制定,同時也會推動技術創新,促進行業創新體系的建設,助力電紙書行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競爭優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