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品牌欲瓜分新興市場 索尼液晶試水平民路線
相比機電、重工產品,家電產品的消費電子化,以及日系廠商早前追求精致耐久、高質高價的思維讓它們的產品陷于一種離普通民眾越來越遠的尷尬境地;同時,全球家電制造產能的不斷擴大,也使得家電產品的利潤空間日益稀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5378.htm此外,市場競爭的壓力也令日系廠商深感不安。一方面,三星、LG等韓系廠商近年來借助上游資源的支持以及強力營銷的推動,對日系品牌形成持續的壓制,在全球彩電市場的排名上,索尼被LG超越,下滑至第三位,同時索尼、松下、夏普三大日系品牌去年三季度的累計市場份額環比下降了1.6個百分點至24.9%。在出口方面,相比韓元貶值為三星、LG提供了推動作用,而日元的持續升值則使日系家電廠商苦不堪言。
多重困境之下,日系家電企業不得不對其一貫驕傲的態度作出修正。
去年11月下旬,松下海外業務主管大月均表示,該公司準備在部分國家生產并銷售廉價白色家電,以應對低價競爭者的挑戰。
松下社長大坪文雄也表示,以后不再以制造、銷售高性能、高價格產品為主,而是將為消費者提供他們“買得起”的產品。相比過去高度注重歐美成熟高端市場的策略,如今的日系廠商開始關注主流消費者的需求。
索尼的動作正是日系廠商思路改變的體現。標價2999元的32英寸液晶電視的出現就是這一思路的產物。此外,在推出上述低價液晶電視的同時,索尼還停產了一款售價高達6000元的32英寸機型,
索尼中國解釋稱,這是中小尺寸液晶電視的產品功能正在向著更簡約的方向發展,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向產品主流需求適用性的靠攏。
“我們不會太擔心”,某國產家電廠商市場部負責人認為,在日系品牌走低價路線的同時,國產家電的品牌影響力和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實際上,雙方對彼此過去的優勢和策略都有所借鑒,未來的角逐將看各自產品線的綜合價值在消費者心目中誰能占據優勢。
“日本廠商在技術研發上有著非常成熟的積淀,但在新興市場的營銷思維和方式還需要補課”,劉步塵認為,如何應對日系廠商在放下架子后帶來的壓力,將是國內消費電子廠商下一步需要面對的課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