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廠整合渠道:臺灣產業的別樣升級
即使是寶成與鴻海,也有失敗的風險。它們是代工廠出身,渠道則有渠道的規則與經驗。現有的并非直接可以移植。鴻海在大陸早有渠道失敗案例。當郭臺銘喊出3年開出萬家門店時,立刻遭到大陸渠道人士的嘲笑,他們認為臺灣首富雖然有錢,但不懂渠道,不知道里面的水多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0359.htm而且,代工企業還要面對另外三大難題:一是由于代工客戶多為著名品牌,涉足渠道后,勢必將拓展新的品牌資源,這將變相沖擊原有代工品牌的利益。比如說,蘋果是鴻海的大客戶,假如后者門店里出現了三星或索尼,它可能不那么樂意;二是代工廠直接出貨,雖能縮短供應鏈,提高利潤空間,但很可能沖擊品牌廠家其他渠道商的利益,畢竟它們的價格體系孤立在外,更加復雜。
事實上,鴻海已經讓蘇寧們感到壓力。前幾天,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隨團到臺灣地區采購,當被問及鴻海帶來的沖擊時,他沒有否認。不過他也強調,未來,在蘇寧與鴻海之間,合作的可能性更大。
而這也意味著,鴻海自身的商業模式也可能遭遇挑戰。
但是,無論如何,全球產業分工正日益加深,代工廠進入渠道,無疑也是一種新的產業升級模式,對于習慣代工的臺企,以及制造業面臨升級的大陸企業來說,顯然具有現實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