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電放電ESD抗擾度試驗注意事項
靜電放電是一種自然現象,當兩種不同材料相互摩擦時,由于介電強度不同,就會產生靜電電荷,當其中一種材料上的靜電電荷積累到一定程度,在與另一個物體接觸時,就會擊穿其間介質通過這個物體到大地的阻抗形成通路而進行放電。靜電放電及其影響是電子設備的一個主要干擾源。由于靜電的存在,使人體成為對電子設備或爆炸性材料的最大危害。一方面靜電會引起電磁變化造成設備誤動作,嚴重時損壞設備半導體器件,從而造成設備永久失效。
一、ESD的產生可以分三種模式
1、人體放電模式(HBM):人體通過摩擦或其他方式積累靜電,當人體接觸電子元件時,靜電通過元件的管腳放電。HBM模型中,人體等效電阻為1.5kΩ,等效電容為100pF。其電流波形的峰值一般在1.2A-1.48A,電流上升時間在2-10ns,持續時間在130ns-170ns之間。
2、機器放電模式(MM):模擬帶電導體在電子元件上產生靜電放電。機器(如機械手臂)積累靜電,當機器接觸IC時,靜電通過IC的PIN腳放電。MM模式的等效電阻為0Ω,等效電容為200pF,放電過程較短,電流較大,對元器件的破壞性更大。
3、元件充電模式(CDM):電子元件在生產運輸過程中積累靜電,當元件的管腳接近或觸碰到導體或人體時,元件內部的靜電會瞬間放電。CDM模式的放電時間極短,電流峰值更高,對器件的破壞性更大。
二、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的注意事項
1、試驗環境條件
環境溫度應為15℃℃~35℃,相對濕度為30%~60%,大氣壓力為86 kPa~106 kPa。
2、試驗布置
確保試驗設備放置在接地參考平面上,使用非導電桌子和水平耦合板。
3、放電方式選擇
根據受試設備的材質和結構,選擇合適的接觸放電或空氣放電方式。
4、放電次數和間隔
按照標準要求,每個點上至少施加10次單次放電,每次放電之間的時間間隔建議為1秒。
5、什么時候采用接觸放電,什么時候采用空氣放電
對于受試樣品的金屬部分,比如金屬螺釘、金屬外殼、各種金屬接口等需要進行接觸放電試驗;對于受試設備的非金屬部分,比如液晶屏幕縫隙、非金屬按鍵按鈕等均需要進行空氣放電試驗。
6、對于金屬外殼的受試產品是否需要接地
有必要進行接地,通過外殼螺釘或接地端,一端接到大地,一端接到水平耦合板。使得靜電發生泄放,降低靜電的能量。
7、模擬實際使用環境
在確定測試條件時,應充分考慮設備的實際使用環境。如果設備可能在干燥、絕緣的環境中使用,如沙漠地區或高海拔地區,那么不接地且高電壓的端子打擊測試可能更符合實際情況。
8、遵循行業標準
不同的行業和產品類型有不同的ESD測試標準。例如,電子設備通常遵循IEC61000-4-2標準,而汽車電子設備則可能需要滿足ISO10605等更嚴格的規范。遵循這些標準可以確保測試的規范性和可比性。
9、風險評估與冗余設計
除了基本的測試要求,還應進行風險評估,識別設備中最容易受到ESD影響的關鍵部件。通過增加冗余設計和防護措施,如使用防靜電材料、增加濾波電路等,可以提高設備的整體抗擾度。
三、靜電試驗檢測標準
GB/T17626.2-2018,IEC61000-4-2:2008《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
檢測試驗找彭工136-9109-3503。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