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產業競賽熱火朝天 國內廠商將實現技術突破
隨著AI技術發展進入快車道,機器人有望實現具身智能?!?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海通證券
機械行業分析師趙玥煒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形機器人亦稱仿人機器人,“仿人”的本質在于此類高級機器人具有類人的感知、決策、行為和交互能力,即人形機器人不僅具有類人的形體和外觀、類人的知覺和感官功能、類人的大腦思維與控制能力,更在行為上具有“類人特征”,體現為雙足運動平衡與控制能力。2022年,特斯拉首款人形機器人“擎天柱”亮相,引發廣泛關注。從特斯拉、英偉達到波士頓動力,全球科技巨頭無不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人形機器人正在從夢想成為現實。
在國內,從政策端到產業端,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路徑日益清晰。2023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中明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孕育開拓一批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到2027年產業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新引擎。此外,山東、湖北、重慶、廣東、安徽等多個省份發布文件,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
“AI技術發展、勞動力缺口及人工智能普及等有望打開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壁w玥煒說。
一方面,AI 技術的加持,將推動人形機器人滲透率提升。趙玥煒認為,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系統等,這些研究方向對于機器人智能化有重要意義。其中,機器翻譯、智能控制、專家系統及語言和圖像理解不僅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點,同時也是智能機器人研發的難點。人工智能實際上是將人的智能賦予其他工具,機器人則是為智能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容器載體。
另一方面,勞動力缺口及人工智能的成熟普及有望進一步打開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趙玥煒表示,人形機器人作為更具效率的勞動力,將在工業化場景中補上人力的短缺。Markets and Markets數據顯示,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由2023年的18億美元提升至2028年的138億美元,年復合增速約50.2%。據特斯拉官方微信公眾號,特斯拉機器人預計將在3至5年內交付,產量將達到數百萬臺,價格可能不到2萬美元。
在人形機器人中,執行器是最核心的部件,類似于新能源汽車中的動力電池。執行器的核心零部件包括電機、減速器、滾動功能部件和力矩傳感器等。當前,上述產業鏈環節發展情況如何?
趙玥煒分析稱,空心杯電機方面,制造難點在于大批量生產及較難的裝配,手工制作方式在生產效率、產品穩定性方面無法滿足客戶需求。海外廠商Maxon、Faulhaber等公司深耕空心杯電機多年,已經形成強大的品牌效應和技術壁壘。國內廠商也有相關布局,正加緊追趕。
減速器方面,大量應用于多關節機器人的減速器主要有兩種——RV減速器和諧波減速器。趙玥煒認為,國內RV減速器工藝水平較國外廠商有一定差距,但國內RV減速器需求量大,市場規模不斷高速增長。此外,國內諧波減速器企業正迅速追趕國際水平。
“受益于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進程提速,執行器中的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有望得到提升。”趙玥煒表示,執行器是提供受控及有限移動或定位的機械裝置,其零部件制造工序較多、工藝復雜,因此對工藝設備及模具的數量精度的要求較高,同時需要根據產品生產特點對工藝裝備及模具進行定制化。
趙玥煒表示,目前執行器關鍵零部件如絲杠、減速器、微特電機等國產化率較低,特別是在行星滾柱絲杠、空心杯電機、六維力矩傳感器等產品在下游市場規模不算太大、應用范圍受限的情況下,大規模布局的企業較少。國內相關企業借助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帶來的發展機遇,有望實現技術上的突破。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