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機器人新消息 國內產業鏈加速突破
12月13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沒有預告的情況下釋出了Optimus第二代機器人(Gen 2)介紹視頻。與第一代相比,Optimus Gen 2采用了特斯拉自研的執行器和傳感器,并在行走速度、平衡感和身體控制、手部精細操作等方面有明顯性能提升。
OpenAI旗下的ChatGPT官方社交賬號也轉發了該視頻,稱:“很高興見到你,Optimus。”大模型賦能人形機器人是產業鏈的一個重要趨勢,ChatGPT此舉或暗示了雙方合作的可能。
A股方面,機器人概念股盤中表現亮眼,柯力傳感漲停,巨能股份漲超12%,鼎智科技漲超10%,綠的諧波、新時達等跟漲。
Optimus Gen 2正式亮相

此次馬斯克發布的視頻時長不足兩分鐘,但信息量極為密集。零部件方面,Optimus Gen 2搭載了由特斯拉自研的執行器和傳感器、2自由度驅動頸部、11自由度靈巧手、觸覺傳感器(十指)、執行器集成電子和線束、足部力/扭矩傳感器、鉸接式腳趾等。
整體性能方面,Optimus Gen 2行走速度提高了30%,全身重量減輕10kg,同時平衡力及全身控制均得到提高。
有人形機器人領域專家告訴上證報記者,人形機器人的電池既要保證體積小,又要追求長續航,所以人形機器人的電池問題是行業的一大痛點。在電池技術無突破的情況下,特斯拉此次全身重量減輕10kg,可以幫助提升電池的續航表現。

此外,Optimus Gen 2在運動與控制上的性能有明顯提升,可以完成深蹲動作,“舉手投足”更加接近人類。

特斯拉還重點展示了Optimus Gen 2的“靈巧手”。由于搭載了手指觸覺傳感器,Optimus Gen 2可以用兩根手指輕松捏起雞蛋。
開源證券研報認為,柔性觸覺傳感器(又稱為“電子皮膚”)能實現與環境接觸力、溫度、濕度、震動、材質、軟硬等特性的檢測,是機器人直接感知環境作用的重要傳感器,有助于智能化的人形機器人實現產業化落地,而材料技術和加工工藝是柔性觸覺傳感器的關鍵技術。
從Optimus第一代登場到第二代亮相,特斯拉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進展不可謂不快。在2022年9月的“AI DAY”人工智能大會上,Optimus原型機在會上正式亮相。馬斯克表示,Optimus機器人項目代表著特斯拉公司使命的拓展。擎天柱的設計基于人體,將具有對話能力,希望其行為方式和人的行為盡可能接近。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馬斯克重申了對人形機器人的高度看好。他透露,Optimus的最終價格可能低于2萬美元,預計3至5年內量產。一旦產品成熟,量產數量可能將達到100億至200億臺,市場規模或超過電動汽車。“未來,地球上機器人的數量將超過人類,每個人都將擁有一個機器人。”
國內產業鏈加速突破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指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并且明確了人形機器人發展的目標與時間點。
針對產業長期面臨的難題,《指導意見》從整機、組件、應用場景等多個維度切入,明確了發展方向。《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批量生產,在特種、制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范應用。
在政策強力支持以及產業鏈集體發力之下,人形機器人的想象空間被持續打開,其產業化進展也大幅加快。傅利葉智能有關負責人此前向上證報記者透露,傅利葉通用人形機器人GR-1已經實現量產,并在9月份開啟預售,目前開始陸續交付。“GR-1會率先在康復陪護等民生場景中落地應用,這也是我們擅長的領域。”
在“1024開發者節”上,科大訊飛發布了首個“大模型+具身智能”的人形機器人。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介紹,星火大模型的推出讓AI BOT賦能機器人發展進入到一個全新階段。人形機器人對復雜任務的拆解、開放場景的物體尋找成功率明顯提升,在強化學習泛化抓取、仿人行走的復雜地形運動能力都比主流系統有明顯提升。
不過,多位產業鏈人士認為,當前國內人形機器人零部件性能仍是較大掣肘。部分主機廠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零部件性能較差,不得不自研或者從國外采購。一位頭部主機廠的科學家認為,特斯拉使用的零部件性能明顯更優,約高出國內水平30%。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人形機器人的零部件選用沒有統一的解決方案,主機廠也還在摸索當中。有產業鏈人士表示,即便是特斯拉,也在不斷改變自己的方案,此次特斯拉發布的Optimus Gen 2無疑印證了這一點。對于國內零部件廠商而言,這將是一個重要的窗口期。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