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死去”的手機設計,居然都是全面屏手機時代的“大功臣”
2023年,直板手機的形態已經趨于穩定和完善,任由廠商再怎么搞,都是統一的大底攝像頭、單挖孔曲面屏、大電池快充這些。
清一色的正面屏幕、背面的“滾筒洗衣機”,廠商再怎么宣傳,也難調動大家的歡呼。
累了,看膩了。
事實上,智能手機的演化進程很有意思,尤其是向全面屏大舉進發之時,廠商奇招頻出,搞出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手機。盡管具有開創性的它們“后繼無機”,但卻實實在在地為智能手機進化做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
趁著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我就來緬懷一下這些已經“逝去”的手機設計。
升降式前攝
我走到了一眾“升降式前攝”手機的面前,放下了一杯奶茶,希望先跟它們聊一聊。在我看來,這一設計的離開對于智能手機來說是很可惜的,論“輩分”來說也比較年輕,不知道面對遍地挖孔屏手機,升降式全面屏手機會怎么想?
(圖片來自一加)
Redmi K30 Pro:今夕是何年?現在的手機都怎么樣了?我的后輩們還有堅持性價比和全面屏的傳統嗎?啊,K40之后怎么都有挖孔了,升降式全面屏為什么沒有延續下去?難道完整的全面屏大家都不想要?
一加7 Pro:兄弟啊,這你有點激動了,明明是你的屏幕素質不行,2020年還用1080P 60Hz,后面的手機屏幕基本都有120Hz了。相比之下,即便我的全面屏設計已經失傳,但現在還是有很多釘子戶的,2K 90Hz OLED屏能打得很。
Redmi K30 Pro:說的也是,當年我的“爸爸”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沒有抓住高刷普及的時機,讓米粉失望了......等等,我在說的是升降式前攝啊,后輩不用這個跟我屏幕素質有什么關系?一加7 Pro你回來!
一加7 Pro:不說了不說了,該去喝奶茶了。
OPPO Find X&vivo NEX:話說現在是什么年代了,我們當時還記得,手機多是劉海屏、水滴屏,下巴邊框也很粗,屏幕正面特別難看。為了做完整的顯示屏,廠商絞盡腦汁,傾注了大量的心思在里面,最終把我們打造出來。
OPPO Find X&vivo NEX:雖然起售價不便宜,但以我們為首的機械式升降前攝設計,很快就有其他廠商跟進了,并且還演進出滑蓋式、雙屏等各種“干掉”前攝的方案。他們有不同的爹,目標卻是一樣的,我們以為“真全面屏”的時代就這么來了。
是的,我曾經也這么以為,可當手機屏幕出現了一個挖孔之后,大家對于“真全面屏”似乎又沒那么執著,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影像、快充、電池上了。經過這么多年挖孔屏的“洗禮”,其實大家也沒那么在意屏幕上的一個小黑點。
(圖片來自OPPO)
OPPO Find X&vivo NEX:啊,聽你這么一說,我覺得我們的努力白費了,搞得這么大陣仗,最后還是不如一個挖孔......唉,太可惜了。不過我們也好像能夠理解,為了隱藏前攝,廠商在我們里面塞進了一套機械結構,占用了太多的主板空間,影響堆疊不說,防水防塵也沒了,升降機構的縫隙中,全都是難以清理的灰塵,而且還有不耐摔、成本高之類的問題......
至于其它的全面屏方案,或多或少都會有妥協、不合群的一面,沒能成為主流很可惜,但這也是它們的命運了。
聽他們一說,我覺得還挺感慨的,廠商花了大價錢,做了這么激進且成熟的設計,最后卻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我也會思考消費者是否真的不希望要一塊完整的屏幕,現在看來,是他們對“真全面屏”背后所帶來的代價更為擔憂,而且為了升降式這么一個機械結構,廠商也失去了很多加強內部堆疊的機會。
還好,現在屏下攝像頭繼承了升降式攝像頭的“遺志”,同樣有遺憾,但至少能讓某些人有得選擇。
大曲率瀑布屏
看望完升降式前攝手機之后,我又來到了瀑布屏手機面前,這種設計是曲面屏的其中一個“變種”,在曲率與彎曲面積上更為激進,有一種屏幕向外“溢出”的無邊框視覺感受。
消費者如今越來越注重手機的實用性,旗艦手機的曲面設計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逐步向微曲和直屏看齊,那么被廠商下了“死刑”的瀑布屏又會有什么話想說呢?
(圖片來自華為)
Mate 30 Pro:哎呀,說到這個我可太冤了,當年想豪橫點搞一個新一點的設計,開創一點更具科技感的設計。為了更極致的瀑布感,我還將中框做得特別細,取消了音量鍵,做了一個特別炫酷的音量調節交互,為什么后面又不用了啊?
vivo NEX 3:肯定啦,你屏幕上有個大劉海,這觀感一點都不完整,肯定是因為這個。我就不一樣了,從APEX概念機延續下來的完整瀑布屏,還做了按壓的虛擬按鍵,科技感滿滿。
Mate 30 Pro:你就算了吧,“走了”之后還沒什么人記得住你,甚至整個系列都被取消掉了。不過你確實夠狠,直到2020年仍然還用升降式前攝,做到了真全面屏,還有按壓式按鍵,我上來打聽了一下,據說蘋果今年的iPhone也要用你這樣的方案,未來的事情都給你想到了,我還是打心底佩服你的!
vivo NEX 3:唉,真可惜,當時我們一前一后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對我們的瀑布屏感到驚奇,覺得這很有科技感。可沒過多久,有的人覺得瀑布屏不實用了,影響他們看股票了,手機也不抗摔了。我親愛的兄弟,你的后輩Mate 40 Pro閃閃發光,瀑布屏應該還在用吧?
Mate 30 Pro:我的后輩?害,Mate 50 Pro已經改回常規的曲面屏啦,瀑布屏這一設計也算是伴隨你我走進了手機技術的“墳墓”中了。聽說現在我還能夠去官方換一塊昆侖玻璃?那玩意勁兒老大了,十分抗摔,這算不算瀑布屏的一種延續呢?
(圖片來自vivo)
瀑布屏設計出來之時,激進的曲面設計確實讓不少人驚呼“很有科技感”,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代價,被屏幕與后蓋瘋狂擠壓“生存空間”的中框面積大幅減小,手掌與機身的摩擦力也變小了,手機拿起來會很滑,再加上大曲率屏幕,跌落時受擊面積相對更多,彎曲的玻璃也增加了碎裂的風險。
最近就有一個用Mate 30 Pro的大哥跟我說屏幕摔碎了,問我哪里維修比較便宜......
白色屏幕面板
說實話,白色屏幕面板的手機特別難找,我在“手機陵園”里逛了許久,才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發現了這個已經失傳的設計。
(圖片來自魅族)
魅族18X:哇,我真沒想到還有人能記得起白色屏幕面板這種設計,說起白面板,我們魅族一定是代表,當年留下了多少經典的高顏值白面板機型,被魅友們當作特色一般傳頌。我的大哥魅族18S白海豚限定版,更是全面屏時代中,像白海豚一樣珍貴的“珍稀物種”。
小米MIX:說這些,想當年,我可是一腳踢開全面屏時代大門的手機,白色屏幕面板我也有,也在往后的幾位后輩中有所傳承。我可不像那些平庸的工業品一樣,不僅有白面板,還有正面無開孔的完整屏幕。
堅果R2:可別忘了我呀,我的白色光陰限定版也是有白色面板的啊......只可惜這么好看的設計真的沒人發現,我也搞不懂為什么。
魅族18X:是因為生產難度太高、太嬌氣了吧,除了小米MIX這位兄弟和我,近兩年的白面板機型全都是限量的。白色面板容易有瑕疵,影響觀感,時間久了還會發黃。再加上大家都想把全面屏邊框做窄,白色面板這種增加邊框存在感的東西,可謂是反潮流了。
(圖片來自堅果手機)
說的也是,進入全面屏時代后,白面板確實是一種情懷多過顏值的設計,成不了主流,生產難度高,也更難保養,倒不如貼一張有白色邊框的鋼化膜......
近兩年,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從智能手機舞臺悄然退場的設計并不太多,3.5mm耳機接口、TF卡擴展槽、Micro USB、全金屬機身、模塊化等等已經是比較久遠的事情了。
這說明近些年智能手機的發展已經相當穩定,廠商對于新形態的追求也保守許多,沒必要、不成熟、成本高,但凡有一點不滿意,基本都不會商用。除了折疊屏、卷軸屏還有一些突破和創新的空間外,直板手機形態已經趨于穩定了。
同時,也有一些可能將在未來消亡的手機設計,比如半只腳走進“墳墓”的LCD屏幕、水滴屏等,它們可能還像那些已經消失在主流視野的設計一樣,在大家看不到的角落中苦苦堅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存在感會越來越弱,總有一天會“功成身退”,并刻進手機發展的石碑上。
到明年這個時候,我們再來看看,智能手機又有什么消失了吧。(來源:雷科技)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