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EUV設備爭搶熱潮已降溫;傳臺積電有意下修今年資本支出;紫光股份Q1 AI服務器訂單有很大提升…
【半導體產業鏈動態】
1、EUV設備爭搶熱潮已降溫,消息稱臺積電EUV設備數量大砍4成
2、傳臺積電有意下修今年資本支出 或下探至280億美元
3、消息稱三星電子開始提供4nm制程MPW服務
4、機構:截至2022年半導體設備上游的子系統、模塊和組件市場規模達到460億美元
5、中國集成電路創新聯盟秘書長:芯片不能只盯補短板,下一階段要考慮建長板
【應用市場】
1、消息稱蘋果正測試15英寸MacBook Air:非M3芯片組,搭配8GB RAM
2、中興通訊發布5G云筆電“馭風2”
3、紫光股份:一季度AI服務器訂單有很大提升
4、余承東:華為ADS2 .0發布,2025年是汽車行業分水嶺
5、小鵬汽車:2025年是全球車企32強賽,未來5-10年僅剩8家
6、聯發科推Dimensity Auto平臺,強攻車用市場
7、小米任命欒劍為AI實驗室大模型團隊負責人
8、海康威視:持續投入人工智能領域
【半導體產業鏈動態】
1、EUV設備爭搶熱潮已降溫,消息稱臺積電EUV設備數量大砍4成
據臺媒報道,多家設備廠商近日表示,隨著對中國大陸的銷售受到限制,加上面板、存儲市場陷入寒冬,而臺積電等晶圓代工客戶也縮減擴產與資本支出計劃,全球前十大設備廠已有多家廠商對于2024年營運展望轉趨保守,部分已提前進行各項成本費用進行調整。
其中,光刻機巨頭ASML受美國新的出口限制政策影響不小,且目前英特爾、三星電子與臺積電瘋狂爭搶EUV設備的熱度已降溫,有傳言稱臺積電甚至將大砍超4成EUV設備機臺數量或延后拉貨。三星、英特爾為縮小先進制程燒錢黑洞預估也將跟進,有鑒于此ASML對于2024年展望轉趨保守,全年業績將明顯承壓。
2、傳臺積電有意下修今年資本支出 或下探至280億美元
據臺媒報道,業界傳出臺積電受臺灣地區建廠時程放緩,以及半導體景氣回溫狀況不如預期影響,有意下修今年資本支出,最保守情況恐面臨300億美元(約新臺幣9000億元)保衛戰、下探280億美元,減幅超過12%,退回2021年的水準。臺積電將在本周四(20日)舉行法說會,目前處于法說會前緘默期,不回應任何市場傳聞。
3、消息稱三星電子開始提供4nm制程MPW服務
據韓媒引述業界消息,三星電子計劃分別在2023年4月、2023年8月、2023年12月提供4nm制程的MPW(Multi-Project Wafer;MPW)服務,這是2019年三星提供5nm制程MPW服務后,時隔4年提供更先進MPW服務。也預示著三星4nm制程良率已穩定。
MPW是指在同一晶圓上制作不同客戶的半導體試制品,或在同一晶圓上為單一客戶試制多種產品的服務。據悉,相同制程的MPW服務,大多數是根據芯片尺寸定價,因此很難統一制定費用,但毫無疑問隨著制程更加先進,費用也將隨之水漲船高,4nm/5nm制程的MPW服務約需數十億韓元。
4、機構:截至2022年半導體設備上游的子系統、模塊和組件市場規模達到460億美元
研究機構Yole Intelligence發布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半導體設備上游的子系統、模塊和組件市場規模達到460億美元,子系統占據該市場的最大份額 (50%),領先于模塊 (34%) 和組件 (16%),在子系統領域,蔡司、萬機儀器和愛德華為前三大廠商。該機構認為,隨著內存供需失衡得到糾正,以及向3nm批量生產的過渡,銷售額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復蘇。
5、中國集成電路創新聯盟秘書長:芯片不能只盯補短板,下一階段要考慮建長板
據報道,中國集成電路創新聯盟秘書長葉甜春近日在演講中稱,過去三五年“補短板”、解決“卡脖子”問題一直是中國芯片產業的主題,下一個階段不能只盯著補短板,更多要考慮建長板,整個產業綜合能力的發展。
葉甜春建議,做汽車芯片要從單純個體替代模式轉向基于國產芯片提供解決方案的模式。另外,汽車芯片更多是應用的需求牽引,把整車廠的需求整合起來。
【應用市場】
1、消息稱蘋果正測試15英寸MacBook Air:非M3芯片組,搭配8GB RAM
據外媒報道,蘋果最近已開始測試一款15英寸MacBook Air、確保與App Store第三方應用程序相容。報道稱,這款筆電的芯片組具備8核CPU及10核GPU,并搭配8GB RAM。以上配置預示15英寸MacBook Air將內建M2芯片組,而非消息謠傳的次代M3。
報道稱,Mac系列的重大更新需要稍晚與M3一同發布,而M3制程也會從當前的5nm提升至3nm。據報道,M3將交由臺積電代工,能增加運算效能且更具效率。
2、中興通訊發布5G云筆電“馭風2”
中興通訊近日發布全球首款5G云筆電——中興云電腦“馭風2”,內置國產M2標準接口5G模組,高速全網通,支持5G插卡、藍牙/WiFi、有線網絡等多種連網方式,自由切換,提供更快、更流暢、更穩定、更可靠的云電腦使用體驗,同時也更加豐富了5G在個人消費品領域的應用。
3、紫光股份:一季度AI服務器訂單有很大提升
紫光股份總裁王竑弢日前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AI服務器訂單在今年一季度有很大提升,產能滿足市場需求不存在問題;公司有各類型GPU服務器滿足AI場景應用,特別針對GPT場景而優化的GPU服務器已經完成開發,將在今年二季度全面上市。據悉,公司可提供全系列AI服務器,滿足訓練和推理部署等不同場景對智能算力的需求。
4、余承東:華為ADS2 .0發布,2025年是汽車行業分水嶺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宣布,華為ADS 2.0智能駕駛系統正式發布,阿維塔11、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即將更新。
余承東還表示,2025年將成為燃油車、新能源車的分水嶺。正在開發的采用華為高階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的新車還有10余款,會從今年秋天到明年陸續推出。此外,與北汽的合作升級為智選模式,合作將更加深入。余承東表示,根據測試,搭載華為ADS的車型在匝道通過率、接管次數等高速性能方面已遙遙領先特斯拉。
5、小鵬汽車:2025年是全球車企32強賽,未來5-10年僅剩8家
據媒體報導,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近日表示,過去車企差異化的點是品牌、是文化,其他層面的差異化很小,但隨著智能汽車的到來,差異化會被顯著拉大,能力差異會讓這個賽道的玩家迅速集中,「下一輪,全球智能汽車行業大概只會剩8家,小鵬要努力成為這8家之一」。
何小鵬指出,今后5年傳統汽油車銷量會加速下滑,2027年新一代智能汽車滲透率將超過35%,300萬年銷量將只是車企的入場券;2025年會是全球車企的32強賽,再之后的5到10年是晉級賽,最后剩下8家左右大集團。
6、聯發科推Dimensity Auto平臺,強攻車用市場
聯發科深宣布推出整合的汽車解決方案Dimensity Auto汽車平臺,進一步豐富車用產品組合。
Dimensity Auto開放系統解決方案涵蓋4個面向,包括Dimensity Auto智能座艙、DimensityAuto車聯網、Dimensity Auto智能駕駛、Dimensity Auto關鍵元件。將與全球頂級的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推動汽車產業技術革新,帶來更加智能化、沉浸式的舒適駕乘體驗。
7、小米任命欒劍為AI實驗室大模型團隊負責人
據悉,近日小米集團發布內部郵件,任命欒劍擔任技術委員會AI實驗室大模型團隊負責人,向技術委員會副主席、AI實驗室主任王斌匯報。公開資料顯示,欒劍現任小米技術委員會AI實驗室語音生成團隊負責人。曾任東芝(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微軟(中國)工程院高級語音科學家、微軟小冰首席語音科學家及語音團隊負責人等職位。
8、海康威視:持續投入人工智能領域
??低曉跇I績說明會表示,最近幾年在人工智能領域,大模型是一個比較明確的技術發展趨勢,因此我們研究院在幾年前就開始研發視覺大模型技術?,F在我們的大模型技術已經到了多模態大模型的研發階段,多模態大模型包括視覺、語音、文本等多模態信號的融合訓練及處理。人工智能領域方向是會持續的投入,也會高度關注業界大模型的發展狀況,積極的與國內的企業、高校、開源社區開展合作,共建良好的大模型生態。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