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UART通信協議
1
UART簡介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異步收發器)是一種雙向、串行、異步的通信總線,僅用一根數據接收線和一根數據發送線就能實現全雙工通信。
典型的串口通信使用3根線完成,分別是:發送線(TX)、接收線(RX)和地線(GND),通信時必須將雙方的TX和RX交叉連接并且GND相連才可正常通信,如下圖所示:
2
UART特性
UART接口不使用時鐘信號來同步發送器和接收器設備,而是以異步方式傳輸數據。發送器根據其時鐘信號生成的位流取代了時鐘信號,接收器使用其內部時鐘信號對輸入數據進行采樣。
同步點是通過兩個設備的相同波特率(UART和大多數串行通信一樣,發送和接收設備需要將波特率(波特率是指信息傳輸到信道的速率)設置為相同的值。對于串行端口,設定的波特率將用作每秒傳輸的最大位數)來管理的。
如果波特率不同,發送和接收數據的時序可能會受影響,導致數據處理過程出現不一致。允許的波特率差異最大值為10%,超過此值,位的時序就會脫節。

下總結了關于UART必須了解的幾點:
導線數量 | 3根(TX、RX和GND) |
速度 | 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等 |
傳輸方式 | 全雙工異步 |
最大主機數量 | 1 |
最大從機數量 | 1 |
3
UART協議幀
在UART中,傳輸模式為數據包形式。數據包由起始位、數據幀、奇偶校驗位和停止位組成。
3.1、起始位
當不傳輸數據時,UART數據傳輸線通常保持高電壓電平。若要開始數據傳輸,發送UART會將傳輸線從高電平拉到低電平并保持1個時鐘周期。
當接收UART檢測到高到低電壓躍遷時,便開始以波特率對應的頻率讀取數據幀中的位。
3.2、數據位
數據幀包含所傳輸的實際數據。如果使用奇偶校驗位,數據幀長度可以是5位到8位。如果不使用奇偶校驗位,數據幀長度可以是9位。
在大多數情況下,數據以最低有效位優先方式發送。
3.3、奇偶校驗位
奇偶性描述數字是偶數還是奇數。通過奇偶校驗位,接收UART判斷傳輸期間是否有數據發生改變。電磁輻射、不一致的波特率或長距離數據傳輸都可能改變數據位。
校驗位可以配置成 1 位偶校驗或 1 位奇校驗或無校驗位。
接收UART讀取數據幀后,將統計數值為1的位,檢查總數是偶數還是奇數。如果奇偶校驗位為0(偶數奇偶校驗),則數據幀中的1或邏輯高位總計應為偶數。如果奇偶校驗位為1(奇數奇偶校驗),則數據幀中的1或邏輯高位總計應為奇數。
當奇偶校驗位與數據匹配時,UART認為傳輸未出錯。但是,如果奇偶校驗位為0,而總和為奇數,或者奇偶校驗位為1,而總和為偶數,則UART認為數據幀中的位已改變。
3.4、停止位
為了表示數據包結束,發送UART將數據傳輸線從低電壓驅動到高電壓并保持1到2位時間。
4
UART通信步驟
第1步:數據從數據總線到發送器。

第2步:發送UART將起始位、奇偶校驗位和停止位添加到數據幀。

第3步:從起始位到結束位,整個數據包以串行方式從發送器送至接收器。
接收UART以預配置的波特率對數據線進行采樣。

第4步:接收器丟棄數據幀中的起始位、奇偶校驗位和停止位。

第5步:接收器將串行數據轉換回并行數據,并將其傳輸到接收端的數據總線。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