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技術創新改變未來戰爭樣貌
據德國《商報》網站6月20日報道,未來的武器互聯程度更高,將與人工智能協作,更加精確——因此也更致命。這是行業服務機構“初創企業洞察公司”在分析了1000多家國防技術初創公司后得出的結論。
報道稱,目前,武器開發呈現出四個趨勢:連通性、自主性、精確性和可持續性。就軍工業而言,這首先意味著更高的安全性和武器系統更強的打擊力。以下五個例子展現了未來國防技術的樣貌。
1. 高超音速武器
幾周前,俄羅斯武裝部隊首次使用了“匕首”高超音速導彈。該導彈長8米,最大射程為2000公里,可攜帶常規彈頭與核彈頭。
“匕首”代表著一種新的導彈類別。它們的飛行速度至少是音速的5倍。與洲際彈道導彈不同,它們是可操控的,可以飛得很高或很低,而且很難被雷達發現。
美國和歐盟希望建立特殊的防御系統,抵御高超音速導彈的攻擊。例如,歐盟準備在2030年之前落實“天基戰區監視及時預警和****”計劃,即在太空預警系統的幫助下,****飛行高度在100千米以下的高超音速導彈。該計劃由歐洲導彈集團主導進行,除德國外,還有5個歐盟國家參與其中。
2. 駕駛艙輔助系統
自主武器和防御系統有可能徹底改變戰略作戰。然而,人們很快發現,自主一詞具有誤導性:武器系統無法獨立做決定,更確切地說,這涉及的是人機之間更好的協作。
德國初創企業人機協作技術公司正在研究所謂的人機協作。具體而言,該公司正在為戰斗直升機開發駕駛艙輔助系統,飛行員可通過該系統協調和控制自主的無人機群。
直升機因其機動性而對任何軍隊來說都不可或缺,但它們有被地空導彈擊落的風險,特別是在近地飛行時。通過預先派出無人機,直升機機組成員可以更好地評估飛行的風險。
然而,在執行有生命危險的任務時操控一架直升機和一群無人機是非常復雜的。新技術的巧妙之處在于,通過使用人工智能,無人機可以學習更好地理解指令。人機協作技術公司創始人揚尼克·布蘭德說:“為了讓飛行員能夠指揮無人機群,必須使系統更加自動化。”到目前為止,無人機通常必須從地面控制。在距離戰場較遠的情況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3. 可長時間飛行戰斗無人機
在烏克蘭,數十輛俄羅斯坦克被一個天空中看不見的敵人摧毀:土耳其旗手科技公司生產的無人機。
2019年7月,“旗手”-TB2無人機首次不間斷飛行了27小時。在飛行過程中,它經受了高溫和沙塵暴的考驗,并成為首架飛行高度達到8200米的無人機。它的翼展達到12米,可攜帶4枚總重量65公斤的導彈。
該無人機配備了德國亨佐爾特公司的偵察裝置,其攝像頭可以讀取60公里外的車牌號。因此,這些無人機被認為精確度很高。
在未來,像TB2這樣的無人機會越來越多地決定戰爭****。與派遣常規部隊相比,使用無人機的成本和風險要低得多。無人機也可以遠距離飛行,例如不被察覺地深入敵方腹地,破壞供給線。
4. 混合動力汽車
《未來美國軍隊的能源》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約翰·科謝夫尼克稱,自二戰以來,一支軍隊中每名士兵的能耗已增至原來的20倍,并且趨勢仍在急劇上升。
在烏克蘭,整隊的俄羅斯軍車和坦克因缺乏供給而停滯不前。在軍事專家眼中,向戰區的部隊運送燃料是最危險的行動之一。
因此,五角大樓希望大幅增加配有內燃機和電動機的混合動力汽車的數量。目前,五角大樓正在研究一些初創公司的方案,這些公司能夠在后期將卡車或房車改造成這種混合動力模式。通過這種方式,美軍的能耗有望減少多達32%。
5. 人工智能分析數據
軍工業的另一個發展趨勢是連通性??偛课挥谀侥岷诘某鮿撈髽I赫爾辛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更準確地確定敵方部隊的位置,更好地評估戰斗形勢,并更精確地向軍事目標推進。
借助攝像機照片、熱圖像以及來自坦克和偵察機的雷達數據,人工智能可以實時創建形勢圖。很大一部分評估工作是直接在傳感器上進行的——以便應對沒有數據連接的緊急情況,例如在實際作戰中無線電中斷。赫爾辛公司聯合創始人貢特貝爾特·舍夫曾表示:“我們希望創建能夠幫助做出最佳決策的形勢圖?!?/p>
來源:www.chinaai.org.cn
關注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技術與咨詢了解更多!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