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硅片大廠提價30%,國產廠商有望受益!

        硅片大廠提價30%,國產廠商有望受益!

        發布人:傳感器技術 時間:2022-06-16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來源:芯師爺

        近期有報道稱,受強勁市場需求以及俄烏沖突供應收緊上游原材料影響,日本硅晶圓大廠勝高計劃在2022年至2024年間將晶片制造商的長期合約價格提高約30%。該公司還決定投資總額3500億日元(26億美元)在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建設新工廠,以提高產能。

        圖片終端需求旺盛硅片產業行情看好

        作為全球半導體的最上游材料,硅片產能是制約全球半導體供需關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市場需求的帶動下,全球硅片正處于一個快速成長階段。


        根據SEMI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硅片的出貨量同比增加了14%,總出貨量達到141.65億平方英寸(MSI),收入同比增長了13%,達到126.2億美元。在供需緊缺之下,全球硅片的價格也在水漲船高,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硅片出貨面積達36.79億平方英寸,再創單季度歷史最高紀錄。


        圖片圖源:中金科技硬件研究報

        在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中,硅片處于最上游,是貫通整個芯片制造的前道和后道的工藝,其產量和質量都將直接影響更下游的通信、汽車、計算機等眾多行業發展。


        現階段,盡管硅片的出貨量不斷增加,但仍然無法滿足下游市場的旺盛需求,上游硅片市場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與客戶簽訂長約,其中,環球晶圓2024年前產能都已售罄,勝高2026年前產能也已被客戶預訂一空。


        半導體硅片供不應求且是賣方市場,以各家半導體硅片廠與客戶簽訂的長約來看,價格將會逐季、逐年調漲至2025年。根據SUMCO預計,全球12英寸晶圓2026年有望超1000萬片/月需求量,預計復合年增長率將保持9.4%的高速增長,由于晶圓廠擴產潮帶來的硅片需求大增,硅片廠擴產滯后于晶圓廠,且新建廠需2-3年才能投產,22-26年硅片將依舊維持供不應求的態勢。


        此前,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魯瑾曾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未來3—5年,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產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將持續為半導體產業提供強勁市場需求,因此全球及國內的硅片市場仍有較大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


        圖片硅片全球供應產業競爭與格局

        從全球來看,硅材料具有高壟斷性,雖起始于美國,但日本后來居上,全球一半以上的半導體硅材料產能集中在日本,尤其是隨著尺寸越大、壟斷情況就越嚴重。根據ICInsights數據,目前,全球半導體硅片產業由前五大公司主導市場,市占率合計近90%。日本信越化學和勝高兩家市占率居第一和第二,總市占率約50%,臺灣環球晶圓排第三,德國世創排第四,韓國SK Siltron第五。


        圖片圖源:前瞻經濟學人APP
        由于布局早、產業鏈成熟等原因,中國臺灣和日本的硅晶圓企業占據了全球主要產能。技術上,它們的優勢非常明顯,尤其是在大尺寸的硅晶圓生產上。
        我國大陸企業相較于全球硅片企業,起步晚,在大尺寸硅片的制造技術上還很薄弱,12英寸硅片還依靠著國外進口,因此占據的市場份額也不高。但隨著近兩年政府的大力支持,給我國大陸企業創造了良好的人才與資金多方面的扶持,目前國內企業已初步實現了6英寸及以下硅片的本土化,12英寸硅片也已經打破國內市場的空白局面。
        從代表企業分布情況來看,國內半導體硅片行業代表性企業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蘇、上海、浙江、臺灣等形成半導體產業集群的地區,上游電子級多晶硅企業位于新疆。
        圖片圖源:前瞻經濟學人APP
        2018年滬硅產業子公司上海新昇率先成為實現國產12英寸硅片規模化銷售的企業,打破了我國12英寸硅片國產化率幾乎為零的局面。目前我國擁有12英寸硅片生產能力的公司包括滬硅產業、中環股份、立昂微、西安奕斯偉、中欣晶圓等,并且多家8英寸及以下硅片廠商也在開始布局12英寸的大硅片項目。
        但想要實現國產化替代,還需要下游晶圓廠來對硅片產品進行驗證,只要一旦認證通過,就相當于在市場上站住了腳,收獲到晶圓廠長期的合作。因此對于國內硅片廠商而言,加速國產化替代的關鍵在于是否能較快較好的切入到晶圓廠。
        據統計,現目前我國大陸6英寸及以下硅片基本已實現50%的國產化率,國產率相對較高,8英寸硅片國產化率仍較低,但其中6、8寸外延片略高于拋光片,國產率還處于正在進行中。國內90-14nm,64層及128層3D NAND拋光片、19nmDRAM拋光片及功率器件用外延片均已有企業實現批量供應,芯師爺認為隨著國內產商擴產,未來12英寸硅片國產化有望迅速提升。
        圖片片供需缺口持續國產替代前景可期
        此前曾掀起過一場硅片“擴產潮”,今年2月環球晶圓收購德國世創失敗后,隨后宣布在美國、歐洲和亞洲投資36億美元,20億美元用來建設新廠區,16億美元增買設備;3月15日的董事會再次宣布擴產計劃,明年下半年將在意大利擴建12英寸廠。
        德國世創3月9日也宣布將在2022年投資近80億元,其中三分之二的資金將用來在新加坡建設新的12英寸廠;SK Siltron 3月16日宣布投資55億元擴建12英寸半導體硅片廠;日本勝高去年就有宣布將斥資132.7億元建設新廠,擴產12寸硅片,今年更是加碼擴廠12英寸硅片。

        現如今,晶圓代工廠與 IDM 廠商都在大舉擴充產能,硅片需求更是日益趨高,供不應求,但海外硅片大廠即使是擴產,也是優先保障海外晶圓廠的硅片供給,中國大陸在這一塊能取得的供給資源也會隨之進一步減少。


        這是挑戰也是機遇,給國內硅片廠燃起了加速替代的勢頭。在加上國內供應商產品技術水平的近兩年正處于快速提升的階段,以滬硅產業、立昂微、中環股份等為代表的本土大廠,12英寸硅片均在國內晶圓廠驗證順利,正在加速追趕龍頭廠商,此外神功控股、上海超硅、有研半導體也在發力,國產替代勢如破竹。


        為此芯師爺選取了目前國內部分硅片廠商進行介紹,供參考(企業排名不分先后,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補充):


        滬硅產業


        滬硅產業子公司上海新昇是國內12英寸硅片龍頭 ,領軍先進制程驗證,其12英寸硅片產能30萬片/月,正片率超過50%,預計24年定增擴產。該公司的12英寸硅片已通過14nm邏輯器件認證、128層3D NAND存儲器認證,主要客戶包括SMIC、華虹、華力、長存、武漢新芯等。其下另一家子公司新傲科技8英寸SOI硅片在國內市占率超過90%。

        立昂微


        立昂微是國內的重摻外延片龍頭,2021年立昂微生產半導體硅片732.62萬片,同比增長35.95%,功率器件154.03萬片增長52.45%,射頻芯片1.04萬片增長517.11%。該公司12英寸重摻外延片技術是國內領先,12英寸硅片當前產能15萬片/月,客戶包括華虹、士蘭微、安森美、晶合等。公司于今年3月宣布并購國晶,獲取優質12英寸輕摻資產,預計22年底12英寸產能有望達30萬片/月。


        中環股份


        中環股份是光伏+半導體雙輪驅動公司,目前正在積極擴產12英寸硅片。21年底實現8英寸75萬片/月、12英寸17萬片/月產能。天津、宜興新增投資項目落地后,公司有望實現8英寸半導體105萬片/月,12英寸62萬片/月產能。目前該公司,8 英寸及以下主流產品已實現全覆蓋,將基于領先優勢加快規模量產,12英寸應用于存儲及邏輯領域產品已進入放量階段。公司還擁有區熔法拉晶技術,廣泛應用于功率器件制造。


        神工股份


        神功股份是國內領先的半導體級單晶硅材料供應商,是大直徑單晶硅材料的全球龍頭。量產尺寸最大可達19英寸,產品質量核心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滿足7nm 先進制程芯片制造刻蝕環節對硅材料的工藝要求。2020年募投項目,新增年產180萬片 8英寸半導體級硅單晶拋光片以及36萬片半導體級硅單晶陪片,在2020年實現8000片/月的生產規模,在全球大直徑單晶硅材料市場占有率約為 13%-15%。


        超硅半導體


        超硅半導體目前硅片總產能為50萬片/月,公司產品主要包含了6 英寸、8 英寸、12 英寸 和 18 英寸硅片。2010 年 4 月重慶超硅開始建設大陸第一條規模化8 英寸返拋與測試片生產線,2012 年 8 月成功拉出直徑 80mm 的單晶硅棒。2014 年“極大規模集成電路用12英寸 (含8英寸)單晶硅晶體生長與拋光硅片及延伸產品”項目開工。2016 年 5 月成功拉出8 英寸單晶硅棒,9 月成功拉出 12 英寸單晶硅棒。據悉,現在已實現12英寸產能30萬片/月。


        西安奕斯偉 


        西安奕斯偉硅片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2月,是奕斯偉科技有限公司在西安成立的硅材料制造公司,該項目投資100億元,設計產能為5萬片/月的12英寸硅片。從開工到投產運營預計共21個月,于2020年6月投產。目前可實現12英寸50萬片/月,先硅產業基地二期項目在建。

        中欣晶圓

        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國內極少數能量產12英寸大硅片的半導體材料企業,目前具有6英寸及以下40萬片/月、8英寸45萬片/月、12英寸20萬片/月產能,產品為拋光片和外延片,主要用于邏輯芯片、閃存芯片、動態隨機存儲芯片、圖像傳感器、顯示驅動芯片等。21年3月,中欣晶圓開始籌劃半導體12英寸大硅片二期擴建項目,到12月20日竣工,建設時間共計歷時9個月左右。


        鄭州合晶
        鄭州合晶主要生產8英寸及12英寸硅單晶拋光片及外延片,8英寸月產能17萬片,12英寸預計今年擴廠至2萬片/月。該公司是河南省首個重點扶持的半導體硅片生產項目,目前第一階段建立一條月產能20萬片8寸拋光硅片的生產線,已于2017年10月底試產,2018年10月實現投產,2019年進行送樣檢測及客戶品質認證;21年第二階段12寸拋光片已經建立試驗線,目前月產量1萬片。
        有研半導體

        有研半導體是大直徑單晶硅片供應商,有研總院擁有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先進的集成電路用硅單晶生產能力,可生產直徑6英寸-13.5英寸的系列大直徑單晶硅棒、重摻硅拋光片和輕摻拋光片。產品得到了美國、日本和韓國等重要高端客戶的高度評價,主要應用于大規模集成電路領域。2020年12英寸硅片項目開工,預計產能約為30萬片/月。


        中晶國際

        中晶國際是國內小尺寸研磨硅片龍頭,目前的主要產品為半導體硅材料及其制品,產品涵蓋 半導體晶棒、研磨片、化腐片、拋光片、半導體功率芯片及器件等。改公司在 3-6 英寸研磨硅片屬于市場領先地位,公司募投 6-8 英寸拋光硅片的生產項目,布局大尺寸硅片,半導體單晶硅片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 64.47%。



        寫在最后

        作為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環節,硅片是半導體的制造的基石,雖然各大硅片企業都在加速擴產,但從建設到投產最快需要一年半時間,這也意味著,短期內,硅片的需求還是趨于旺盛。材料作為最上游環節,我國要發展半導體,就必須要在材料上不斷突破,從技術到市占,都要再上升幾個臺階。


        目前國內在建12英寸項目,規劃年產能已超6000萬片/年,然而從計劃到產能釋放需要一定時間,硅片供給量在短期難以有較大幅度提升。但伴隨國家政策資金扶持、市場需求上升,我國企業相繼規劃產線,對半導體大硅片進行布局,本土硅片將獲得更多的成長機會。隨著產能逐步落地,有效降低對進口大硅片依賴程度,國產替代未來可期。


        在全球芯片產能緊張的背景下,國際硅片廠商的擴產速度明顯慢于國內廠商,因此國內廠商將有望迎來更開放的國際客戶配合機會,與國際客戶簽訂長期供貨協議的現象會更加頻繁。大陸企業如果抓住了這個快速增長機遇,按照如今的發展的速度,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半導體會迎來水漲船高,真正邁入全球前列。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硅片大廠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岛县| 股票| 长海县| 文成县| 桃江县| 台中县| 商洛市| 铁岭市| 徐汇区| 塔河县| 酒泉市| 富顺县| 阳泉市| 永宁县| 莱西市| 托克托县| 康乐县| 郓城县| 乐亭县| 云南省| 巍山| 上高县| 增城市| 读书| 乌审旗| 莱阳市| 中方县| 武鸣县| 乐至县| 简阳市| 乐亭县| 和静县| 阿尔山市| 惠安县| 内黄县| 昌邑市| 屯留县| 普安县| 永川市| 五大连池市| 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