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檢索會議推薦
大會官網:http://www.vrhciai.org/
會議簡稱:VRHCIAI 2022
會議時間:2022年10月28-30日
會議地點:中國·長沙
截稿日期:2022年7月1日
錄用通知:投稿后7-15個工作日
收錄檢索:EI檢索
投稿鏈接:https://csubmit.elspublishing.com
咨詢郵箱:vrhciai2022@163.com
組委會孫老師Tel/Wechat:13217481189
【更多會議資訊可添加微信詳詢,還可申請早鳥優惠注冊】
大會簡介
本次會議將于2022年10月28-30日在中國長沙盛大舉行,由長沙理工大學主辦,另有北京工業大學、重慶大學、青島大學、鄭州大學、杭州大學、廣東省科學院、中國科技大學、ESBK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等單位聯合協辦。
會議將圍繞虛擬現實、人機交互與人工智能等相關研究領域,廣泛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在為期2天的會議中,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尹寶才教授;重慶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所副所長,智能信息處理與計算服務實驗室主任李勇明教授;Dr. Milaan Parmar以及其他專家和學者將進行致辭與特邀報告。會議旨在為來自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專家、教授、學者、工程師提供一個高水平的信息溝通平臺、創新成果展示與推廣的渠道。
大會主席
北京工業大學 尹寶才教授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尹寶才教授分別于1988和1993分別獲得了中國遼寧大連理工大學的計算數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F任北京市多媒體與智能軟件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研究領域包括多媒體技術、跨媒體智能、多功能感知和計算機圖形學。主持國家重大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包括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在TPAMI、TIP、TNNLS、TMM、TCYB和TCSVT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并在INFOCOM、SIGGRAPH、IJCAI、AAAI等頂級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曾獲國務院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人工智能協會授予吳文軍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重慶大學 李勇明教授
擔任“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所”副所長,“智能信息處理與計算服務實驗室”主任,重慶市/重慶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獲得者,重慶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獎教獎獲得者,中國醫促會生物物理與再生修復學會委員,重慶市慢性病管理創新產業聯盟成員,浙江省湖州市太湖科技創新中心轉化醫學研究院特聘專家,重慶市****監局評審專家。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信評議專家、教育部基金、重慶市科技計劃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評審專家。為IEEE 、ACM會員,中國電子學會、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高級會員等。百度學術H指數為16,G指數為25;google學術H指數為10;Researchgate指數為23.63。發表科研論文8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30余篇次,EI收錄論文50余篇次。他引超過760次,最高單篇被引次數大于60次,他引論文中有3篇來自頂級期刊(IF均大于11分);獲權國家發明專利19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1項。
青島大學 呂智涵教授
青島大學特聘教授,IEEE高級會員,英國計算機學會會士。迄今發表高質量論文270余篇,其中SCI論文160余篇,中科院一區、二區期刊論文80余篇,35篇論文發表于計算機頂級期刊IEEE/ACM Transactions上。Google Scholar上引用7000余次,H-Index 44。在Guide2Research今年7月中國大陸計算機領域學者排名第160位。目前擔任Plos one、IEEE Access、IET Image Processing、Neurocomputing等高水平期刊編委。擔任多期刊客座主編。
主講嘉賓
Dr. Milaan Parmar
吉林大學財經學院講師,在高等教育行業有5年以上教學經驗。專門教授數據挖掘、大數據的開發和應用,以及R、Python和MATLAB平臺的聚類算法。研究興趣包括模式識別、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其在計算機科學雜志上發表并合著了10多篇文章。研究重點是利用神經網絡框架開發用于圖像處理的功能性深度學習模型。建模工作旨在評估不同深度學習模型的組合,以改進圖像重建。這些深度學習模型將有助于圖像理解研究,從而從MRI掃描中發展疾病診斷。
北京工業大學 馬楠教授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秘書長、IEEE/CAAI/CCF高級會員。其研究方向是交互認知、視覺智能、知識發現和智能系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省級項目5個。CVPR和其他國際會議的評審員和程序委員會成員。近年來,主持了“智能車輛與路網視景仿真交互系統”等六個企業項目。其所帶領的智能交互團隊在一些智能駕駛比賽中多次獲得冠軍,如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世界智能無人駕駛挑戰賽的虛擬場景比賽。
Assoc. Prof. Arzu Baloglu Marmara University
Assoc. Prof. Arzu Baloglu完成了伊斯坦布爾理工大學的本科生,在伊斯坦布爾大學的生產管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以及她在伊斯坦布爾大學的信息技術博士學位。其擁有15年的生產和技術管理經驗。Assoc. Prof. Arzu Baloglu有大約15篇專業和學術論文,發表在各種科技雜志和書籍上。目前在馬爾馬拉大學(Marmara University)工商管理系(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以助理教授的名義工作,并在Yeditepe University擔任兼職講師,教授一些課程。
征稿主題
集中但不限于“虛擬現實、人機交互與人工智能”等其他相關主題。
虛擬現實:合作與互動、虛擬現實平臺、環境建模技術、立體合成與立體顯示、觸覺反饋技術、互動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系統構成、VR/AR的人工智能平臺、優化和真實感渲染、虛擬現實的語義與認知、深度知覺、多模感知、數據生成、操作、分析和驗證等
人機交互:安全人為因素、人類因素與工效學、安全駕駛行為、可用性測試、人體工程學、人機交互、用戶界面設計、智能交互技術、人機混合智能、安全駕駛行為、可穿戴設備交互、人類因素與工效學、多智能體合作等
人工智能:智能搜索、知識獲取、組合調度、模式識別、邏輯編程、軟計算、復雜系統、智能機器人、智能系統、系統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工業過程建模與智能控制、智能計算與計算機游戲、語音識別與合成、機器翻譯、計算機感知、計算機神經網絡、知識發現與機器學習、智能建筑技術及其應用、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視覺等
會議Workshop
支持各位學者以組建workshop形式投稿 ,即小型研討會。針對每個workshop,組委會提供一定的學術支持,擇優推薦至大會合作SCI期刊。
投稿指南
1、請至會議官網::http://www.vrhciai.org/下載論文模板;
2、請根據以下幾點準備您的論文:
1)論文必須是全英文稿件,且應具有學術或實用價值,未在國內外學術期刊或會議發表過;
2)作者可通過crosref或其他查詢系統自費查重,重復率不得超過20%,否則由文章重復率引起的被拒稿將由作者自行承擔責任;
3)您的文章頁面需要在5頁,含公式圖表等,超過5頁需繳納超頁費;
3、審稿周期:所有文章將經過大會委員會審稿,審稿形式為單盲審;您將在7-15個工作日內收到審稿意見。
4、文章錄用:若您的文章被錄用,我們將以郵件形式通知您,您將收到以下文件:錄用通知、審稿意見表、中文注冊表。
5、注冊繳費:請在收到錄用通知后將以下注冊文件發回:論文終稿、中文注冊表、匯款憑證、學生證明(學生投稿)、查重報告。
組委會聯系方式
投稿鏈接:https://csubmit.elspublishing.com
咨詢郵箱:vrhciai2022@163.com
組委會孫老師Tel/Wechat:13217481189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