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產糧大國,據相關數據統計,除去國家收購的儲備糧食之外,我國有60%—70%以上的糧食在農戶或者糧食公司的手中,而農戶在存儲糧食因保存不當,會損失8%—10%的存糧。這樣的損失比例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農民的生產收入,也對我國的糧食存儲安全造成了威脅。在如今的特殊時期,國際上的形勢,國內外的疫情,但凡一絲風吹草動,都容易引起民眾恐慌,時常會有某某地區物價上漲的新聞出現。
面對這樣的情況,相關部門發出消息,不用擔心糧食短缺問題,不需要大面積的屯糧,我國的糧食年年豐收,儲備充足,國外的情況國內不需要過于擔心。根據相關報道:在“十三五”期間,我國的糧食產量連續穩定在1.3億萬斤以上。
從以上觀點可以得出,糧食存儲主要掌握在國家和農戶手中,以及中間的糧食公司,每年豐收之際,都會有大批的采購商進入農村,向農戶收購當季糧食,這群收購商對市場上的糧食****十分了解,價高的時候拋出,價低的時候暫時存儲,為了減少損失,因而糧食存儲環境對其十分重要。
那么,應該怎么對存儲環境做出相應改善,降低損失?
在糧食大量堆積存儲的過程中,會進行呼吸作用,從而造成濕度過大而發熱,時間一長,便會有糧食腐爛發霉,經過糧食與糧食之間的傳播,會造成存儲的大量糧食不可使用,給農戶,企業及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糧倉內的溫度是糧倉監控的重點之一。
對糧倉內的溫度進行實時監測,可以有效降低糧食腐爛,發霉的風險,保證糧食的存儲質量,降低經濟風險。測溫需要找到合理的測溫點,才能夠及時地發現糧倉溫度的異常之處,減少經濟損失,如果沒有合適的測量方式,就需要糧倉管理人員進行人工測溫,通過翻堆,通風,得到糧倉的具體溫度數值。管理難度也成為一大痛點。
因為糧倉大,管理難,如果遇到心懷不軌的人偷盜糧食,也無法及時發現。隨著傳感器種類越來越多,溫濕度傳感器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想要更好地管理糧倉,溫濕度測量以及監控管理設備必不可少,但是如何將兩者進行連接,并統一管理呢?這就需要糧倉溫濕度管理系統了,也就是咱們所說的“智慧糧倉”。
糧倉溫濕度管理系統可以根據倉庫面積大小,設置多個溫濕度監測點,因需24小時實時監測,所以監測設備可以用低功耗的GPRS溫濕度變送器,環境適應能力強可以在超高溫或者超低溫的環境下工作,可以設置上下限閾值,實現異常報警,連接服務器,同時視頻監控系統也連接到同一服務器,兩者相結合,方便管理者實時監督,隨時查看相關數據,以防不測。
當然這只是其中市面上較為常用的解決方法,每個糧倉的需求不同,也有的糧倉較為復雜,需要監測的要素較多,這就需要環境監控系統與視頻監控系統和云平臺相結合的方式,對糧倉的倉儲環境作出更細致的監督,保證糧食的存儲安全。所以綜合而言,糧倉具體需要多少傳感器作為測溫點,具體需要監測哪些元素,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最后,有沒有從事農業生產的伙伴呢,你們的糧食存儲方式是怎么樣的呢?歡迎留下你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