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黑盒子」后,理想汽車的自研進展達到預期了嗎?
2021 年或許是新能源汽車最值得紀念的一年,面對傳統燃油車批售量雙雙下跌的局勢,新能源汽車以一己之力為全年乘用車同比增速貢獻了 9 個百分點,帶動整體市場由負轉正。在這之中,渡過融資、生存「至暗時刻」的造車新勢力,也終于進入了第一個蓬勃發展年,產品力與銷量齊頭發展。
這一年,「蔚小理」全年車輛交付均超 9 萬輛,第一梯隊的地位愈發牢靠,同時拉大與第二梯隊的差距。其中,僅有理想 ONE 一款車型的理想汽車,無疑成了焦點:它不僅達到 177.4% 的同比增長,12 月還以 14087 輛的交付量,一舉超越奔馳 GLC、奧迪 Q5 和寶馬 X3。
憑借單一車型創下新勢力單車交付記錄歷史新高,并做到正面叫板常年領導 30 萬 + 高端 SUV 市場的德系三強,理想 ONE 實際已經開始擺脫新勢力、新能源的約束,進入到傳統燃油車的主力市場,而這必須要依靠比競品更強的產品力。
在成績單出爐后,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李想的一條個人微博,引發了熱議:「在過去的 2021 年,理想汽車在技術產品交付層面一個最重要變化是智能駕駛…… 在 IPO 之后,理想汽車有了根本的轉折,也就是有錢搞技術研發了,而不僅僅做產品研發。」
在這條微博的評論區,除了有車主分享自己在實際駕駛中觸發 AEB 的有驚無險,也有人提出了理想對 NOA 和 AEB 技術全部自研的疑問。理想汽車為何對全棧自研這條「Hard Way」如此執著,又為何在決定自研后在短時間內就實現了超乎預期的成效呢?這肯定不僅僅是由時代造就的必然。
以功能表現為目標的自研
按照李想的說法,2021 款理想 ONE 選擇自研的最主要原因是要提升安全表現,改用地平線 J3 芯片也是因為其開放性更好,可以支持全棧自研。
這個選擇與大部分車企不太一樣,由于重點不是擴充使用場景和增加功能,前后兩版系統之間的關系,是「替代」而不是「升級」。兩者差別不容易在傳播上體現出來,消費者也難以在購車前感知到。
但李想此前一直強調安全的重要性,不管是對于「只有一次出牌機會」、「將安全和質量放在第一位」的理想汽車,還是對于保障理想 ONE 的用戶都很重要。這次再選擇通過全棧自研,提升智能駕駛的功能表現也并不出乎意料。
從結果來看,2021 款理想 ONE 確實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原有功能上,重點研發有更多潛力的安全功能,進步最明顯的是 AEB(自動緊急制動)。在最近的媒體測試中,2021 款理想 ONE 的 AEB 取得了決賽組第一名的成績,也是決賽組里唯一有能力準確識別橫向車輛和兩輪車的車型。
實際上,2021 款理想 ONE 做到這點用了一整年的時間,自研的智能駕駛系統在去年分為兩個階段逐步推送,一個是 6 月份交付的基礎 ADAS 和基礎 AEB 功能,一個是 12 月份交付的 NOA 導航輔助駕駛和完整 AEB 功能。
測試中取得第一名成績的是 12 月的完成版 AEB,去年年中有部分媒體測試 2021 款理想 ONE 后,反饋其 AEB 表現不夠出色,也是因為當時的是基礎版本。
AEB 已經是當下比較常見的輔助功能,很多 10 萬級車型也有搭載。理想汽車將 AEB 囊括在自研的主攻方向之中,很有可能變成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消費者關注點更集中在從高階自動駕駛降維而來的功能上,也更愿意為這些功能買單,比如城市輔助駕駛、自動變道等。
不過,即使后者進入到較為成熟的階段,主要用途仍是減輕駕駛壓力,而 AEB 則是保障安全、避免事故發生,這也是理想汽車花費精力的自研原因。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 IIHS 早年分析美國 22 個州的交通事故后判斷,AEB 可讓追尾事故發生概率降低 39%。如今隨著 AEB 能力的提升,降低事故的概率還可能更高。
此外,2021 款理想 ONE 還新增了 NOA 導航輔助駕駛。如果說僅依靠車端傳感器的智能駕駛系統是在靠猜去開車,那么 NOA 就是用提前預知的道路信息,和感知信息做驗證結合,安全性、可靠性和體驗都更加出色。
在有些車企通過將智能駕駛作為軟件訂閱創造營收的時候,2021 款理想 ONE 仍標配了包括 NOA 在內的全部智能駕駛系統。而據李想透露,未來的車型也會如此:「我們會長期把 NOA 導航輔助駕駛作為標配,因為一家人的安全只有標配,沒有選配。」
NOA 導航輔助駕駛也因此成為了去年最受歡迎的功能之一,超過 6 萬輛車激活和使用過,占比達到 2/3 以上。在 12 月推送的更新里,NOA 導航輔助駕駛還增加了高速路交通事故現場和道路施工現場的識別能力,可以提前給車主提示,進一步保證安全。
全棧自研背后的 12 個月
理想汽車的自研系統能在去年上車,感覺是很早就規劃好了的方案。但實際到 2020 年底,理想汽車才確定所有智能駕駛相關的東西都要全棧自研,之后又用幾個月組建完整團隊,再分實現基礎功能、完善功能兩步推送,將自研系統完整落地。
外界認為,車企自研初期普遍會走一段下坡路,即使最艱難的從 0 到 1 也只能算是其中一部分,想做到媲美成熟產品的表現,可能還需要數代的積累與優化。這種高成本、長周期的問題,也是車企普遍不敢做全棧自研的原因所在。此前,僅有特斯拉和小鵬兩家企業選擇做智能駕駛的全棧自研,而理想汽車正是第三家。
但理想汽車的自研速度,超過了包括他們自己內在的所有人預料,全程差不多也就 12 個月左右的時間,用于研發的還要更短。這種速度已經不是僅靠加班加點就達到的,還要研發驗證流程的創新。以 AEB 為例,「影子模式」和云端數據回傳系統是這次高效研發迭代的關鍵,不僅省時,還有效節省了測試資源。
研發團隊使用早鳥用戶車上的智能駕駛云端數據回傳系統,通過「影子模式」讓自研的 AEB 軟件預埋在車端系統上,用來做測試驗證,不會對車輛的控制有任何影響,在 OTA 3.1 前,總計通過眾包完成約 1 億公里的測試驗證,相當于傳統廠家以及 Tier 1 AEB 道路測試量的 100 倍。
同時,基于回傳的觸發數據,理想汽車還按真實觸發、誤觸發進行篩選,然后再針對不同的問題,拆分到感知、規控等業務模塊,去做算法優化。但不同于傳統各自獨立、自己部門解決自己問題的工作方式,理想汽車這次從問題數據到云端仿真,再到最終的結構呈現,采用了連貫的聯合仿真模式,實現功能層面的打通。
而在這過程中,理想汽車相比研發速度,仍更重視功能能力,以及要做到更符合中國路況,自研的目標不是 SOP,而是表現更好。
作為 24 小時事實待命的系統,更少的反應時間,不僅是更考驗判斷執行速度、制動能力,也容易對準確率造成影響。為了提高判斷結果的準確率,理想汽車采用了多傳感器融合的方案,還在行業中首次引入了視覺感知。針對 AEB 主要是對近程目標做判斷的需求,理想汽車忽略了視覺感知的距離優勢,重點判斷目標的位置和運動屬性,通過與其它傳感器的結果融合,提升判斷準確率。理想汽車對 AEB 的思考是,它是一個救命的功能,值得在這方面花費更多功夫。
加入視覺感知的 AEB 也不止是準確度的提升,還做到了汽車、自行車、行人的多類型識別。而在包括 2020 款理想 ONE、小鵬等在內的博世毫米波雷達方案中,只能對汽車進行識別,對行人完全無效,這也是理想汽車選擇自研的原因之一。
理想汽車對于 AEB 的優化和迭代方向的內部考核采用「雙輪驅動」的方式,一方面綜合 C-NCAP 等測試標準做體系驗證,另一方面整理符合中國實際交通狀況的相關事故,以優先級對其排列、歸類,量化場景難點,設置針對性的攻堅目標。理想內部有一句話,數學成績好的人,數學能力不一定強,所以不僅需要能通過考試,還要真正能應對實際的真實道路場景。
不過,盡管「技術至上」的工程師思維日漸受到推崇,可技術研發的前提仍是「為人服務」。從理想汽車的發展思路可以看出,光有「理工直男」的熱情固然不夠,對于市場需求的挖掘同樣重要。
市場需求驅動家庭產品定位
除了智能駕駛以外,理想汽車這種不在意噱頭,只為結果負責的理念,還貫穿了產品設計的全過程。不同于以新能源汽車要求自己的車型,理想 ONE 還在與傳統燃油車進行對比,挖掘并滿足用戶的真實需求,例如不能有續航焦慮、要將乘坐體驗和空間盡可能做好。
理想 ONE 當初也因此開拓了 6 座中大型 SUV 的全新細分市場,解決全家出行問題。在此之前,能夠保證全家出行空間和舒適度的,幾乎只有別克 GL8、東風本田奧德賽等 MPV,但是這些車型使用場景單一、缺乏家用屬性,而 7 座 SUV 第三排又普遍雞肋,導致這部分需求被隱藏。
事實上,全家出行已經成為了當下的熱門需求之一。不僅是限行、限購、交通和停車等傳統問題,導致單車解決全家出行問題的需求增加,疫情實際也在讓更多消費者期望通過有封閉空間的私家車出行。市場研究公司 ipsos 此前的調研報告顯示,疫情后有 66% 消費者期望使用私家車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消費者明顯減少。
隨著疫情的基本穩定,自駕游的需求也在復蘇。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1 上半年自駕旅游市場趨勢報告》指出,2021 年 1-5 月自駕出行人次達到 2.7 億人次,同比增長 105.8%,恢復至 2019 年同期的 108.1%。
但若想用一款車解決全家出行問題,需要同時保證前后排乘客出行體驗,甚至給后排乘客提供更好的關照度。強調家庭概念的理想 ONE 無疑是當前市場少有的高契合度車型,其最初的口號就是「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車內布局以空間和乘坐舒適性為主,最終呈現出的結果也很出色,相當是將 MPV 的空間和座椅塞進了 SUV 內。
理想 ONE 的大 6 座布局也是由此而來,第二排配備 MPV 標志性的獨立電動調節座椅,支持加熱 / 按摩功能,同時還給后兩排座椅全部配備了 ISOFIX 兒童安全座椅接口,便于家長和兒童座位的合理靈活選擇。這種布局也取得了消費者認可,并將之稱為奶爸車。
根據理想汽車官方公布的數據,2020 款理想 ONE 的用戶,超過 96% 都選擇了 6 座版車型。因此,2021 款理想 ONE 也取消了 7 座版本,僅推出 1 款 6 座車型。
此外,理想 ONE 在實現 MPV 式乘坐體驗的同時,還將造車新勢力智能化的優勢與之結合,前排四屏組合最大化提升人機交互體驗,副駕駛屏幕專門服務非駕駛員乘客,供行車時觀看娛樂節目。全車共配備了四個拾音器,副駕和后排都可以通過語音指令控制車機系統,提升操作的便利性。
針對全家出行的需求,理想 ONE 還提供更多場景化功能,比如,露營時可通過對外放電,給廚具、照明設備、電子產品供電;外接麥克風,可讓全家在車內自由 K 歌;小憩模式可一鍵將調整至最適合躺姿、最適合的溫度,并搭配鬧鈴叫醒功能。
依靠對于消費需求的理解與重視,理想汽車僅以一款車型,就穩居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如今更是做到與傳統豪華強者正面對抗。無論是基于產品力,還是市場需求,「出圈」已是理想 ONE 的必然結果。而現在,隨著全棧自研智能駕駛系統潛力的釋放,理想 ONE 將有更多底氣實現新能源和燃油的雙線作戰。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