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時代,對室內空氣質量污染物的思考
自疫情爆發到平穩,直到如今卷土重來,衛生和安全成為防護的首要任務,我們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同時,也要確保空間安全,而這種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空氣質量監測。
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曾經指出,人類80%以上的時間在室內度過,因此室內空氣質量直接影響人類的健康。
而近十幾年來,由于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很多廠商為了增加競爭力,打開市場,謀求利益通過虛假宣傳,以欺騙客戶的方式將劣質產品包裝好銷售給買家,這種做法的直接后果便是污染物的室內濃度大幅度增加。
危害:?
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有著面臨室內多種污染物的風險,不止有細菌和化學元素,還包括可吸入顆粒物。尤其是在通風較差的環境中,它們的濃度比室外的還要高好幾倍,健康的人群在短期內看不出影響,這些污染物主要針對的人員是非常年幼的兒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
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一直是一個問題,但是很多場景,比如大型超市,研究室,辦公室等地方需要從事室內工作,這樣就導致了空氣無法保證安全。為了能夠讓空間變得安全,我們需要借助一些儀器。
首先看一下室內污染物主要危害及指標???
氡氣:全國氡含量 標準出臺后,新建房屋的標準為新建房屋的標準小于100 Bq/m3,新建房屋的標準小于200 Bq/m3。氡對人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肺癌,這是除了吸煙以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原因。
甲醛:甲醛主要來自人造板材,被 WHO確認為可疑的致癌物質,主要影響呼吸系統。1995年原 技術監督局和衛生部頒布的《居室空氣中甲醛衛生標準》規定居室空氣中甲醛的更高 允許濃度為0.08 mg/m3。衛生與建設部規定的室內標準仍為0.08 mg/m3。但對于公共建筑和其它建筑,則要求0.12 mg/m3。
氨氣:室內氨氣主要來自混凝土防凍劑。氨水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刺激和損傷呼吸道、眼粘膜和皮膚。根據2001年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標準,室內空氣中氨氮濃度為每立方米0.2 mg以下。
大氣中的全部揮發性有機物(TVOC): 這些物質主要來自各種涂料、粘合劑和各種人造材料。根據我國《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的要求,室內空氣質量 TVOC濃度的限值為 I類民用建筑工程不超過500 mg/m3, I類民用建筑工程不超過600 mg/m3。
如何解決:?
室內空氣所包含的元素頗多,單一的監測儀器無法發揮效果,如果我們居家想要隨時了解空氣質量情況,最好用能同時監測多種元素的空氣質量監測儀,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能夠同步讀取PM2.5,PM10,溫度,濕度,大氣壓力,光照度,TVOC,二氧化碳,甲醛,臭氧,氧氣,硫化氫,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氫氣,氨氣,并將數據上傳平臺,方便用戶實時讀取,有些空氣質量監測儀器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搭配監測方案。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也在開發出更多新能源的產品,但是工業時代對環境造成的創傷太深,加之如今依舊有許多工廠不加處理,直接將污染物排放,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既然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現狀,就只能先做好規避,保護好自己及周圍人的身體健康。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