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針對種植業中蟲害情況“防”“治”手段

        針對種植業中蟲害情況“防”“治”手段

        發布人:物聯小學生 時間:2022-01-05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農作物在養殖過程中,從幼苗到成熟需要經歷很長時間,在成長期間,如果農業人員預防不及時,萬一出現病蟲害,輕者導致減產,重則蔓延開來,甚至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及其國際貿易安全。

        我國歷史上發生的重大災害,大部分由于蝗蟲引起,隨著時代的發展,防治手段的增加,蝗蟲在我國領域構成的威脅,已經小了許多。針對農業蟲害,防治技術大致可以分為四類,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以及生物防治。

        前幾天有關部門發布了,《2022年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報信息》,預計2022年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的呈重發趨勢,全國發生面積20.1億畝次,比2021年和2016年-2021年均值分別增長13.7%、10.1%,對70%以上的糧食作物產區構成威脅。

        從這項數據上看,農業防治依舊是重中之重。

        對于從事農業人員而言,“防”大于“治”,預防的好甚至直接省略“治”這一步,小麥的蚜蟲,水稻的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玉米的草地貪夜蛾、粘蟲、玉米螟等,還有馬鈴薯的晚疫病,草地螟等,對農作物的影響極大,出現后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容易蔓延,造成更大的損失。

        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對這些蟲害心有余而力不足,大片的農田單純人力,不能夠及時發現問題,等發現時很多植株已經遭遇蟲害的毒手,如何“蟲口奪糧”成為農戶們的心頭病。

        時代的進步沖破農業發展的瓶頸,智能時代為農業蟲情治理帶來轉機,現代大型農田通過數據化,智能化,將傳感器技術,計算機技術與物聯網相結合,實現了蟲害數據可視化,減少物力財力人力,為農戶帶來許多便利。

        智能化代替人力是不可抗拒的時代進步???

        蟲情監測系統可以代替人力,還可以完成比純人力更出色的事情,蟲情監測系統并不是單一的設備,而是由多種傳感器組成的智慧農業中的一部分,在不需要人力看管的情況下,可以自覺實現害蟲誘捕,處理,分析,上傳數據一系列步驟,而農戶只需要看一下整體數據報告,就可以得知農田蟲害的發生情況,需不需要進一步治理。

        相比人力,蟲情檢測儀誘捕害蟲之后,可以進行烘干拍照后,進行AI分析,這就直接模仿了人工觀察的一步。

        結語:?

        至今為止,智慧農業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我們生活化智慧化時代,農戶也應該學著接受新事物,蟲情監測系統不止可以應用在農田中,林業,牧業,菜園區,煙草種植區,茶園,****材,果園,只要是有可能發生蟲害的地方,皆可適用,有了這些設備代替人力,農戶在得到休息的同時,提高的辦事效率,同時拿到了蟲情的準確數據,對于綠色防控,實現農****減量,保護作物種植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傳感器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春市| 公主岭市| 临夏县| 仁寿县| 炎陵县| 保定市| 博白县| 大城县| 遂宁市| 宜君县| 黎城县| 龙口市| 武义县| 肥城市| 昭通市| 资阳市| 潼关县| 南华县| 敦煌市| 锦屏县| 邵东县| 湘潭市| 甘南县| 保亭| 会东县| 泗阳县| 高雄县| 永平县| 仁化县| 扎兰屯市| 合作市| 嘉定区| 白银市| 卢氏县| 贵南县| 运城市| 安徽省| 望谟县| 武安市| 土默特右旗| 扶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