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Nature:吃肉、吃素,哪個更易患癌?

        Nature:吃肉、吃素,哪個更易患癌?

        發布人:中國科學報 時間:2021-12-24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作者 | 徐銳


        一項12月22日發表于《自然》的研究,對世界各地動物園內數萬只動物進行了分析,發現肉食性哺乳動物比只吃素的哺乳動物更容易死于癌癥。


        匈牙利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的Orsolya Vincze和同事分析了110148只動物園動物(涵蓋了191種哺乳動物)的尸檢記錄,以確定它們死于癌癥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肉食性哺乳動物比很少或從不吃肉的哺乳動物更容易死于癌癥。其中,偶蹄目哺乳動物是最不易患癌癥的。


        該目主要由食草動物,如羚羊、綿羊和牛等組成。


        鬃尾袋鼬是最易患癌的物種之一。


        這是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小型肉食性有袋類動物。在Vincze等人開展的研究中,該物種28份尸檢記錄中有16份記錄的死亡原因是癌癥。


        相比之下,196只印度黑羚(原產于印度的食草動物)和213只巴塔哥尼亞豚鼠(一種大型食草嚙齒類動物)的尸檢記錄顯示,其死亡時均未患有癌癥。


        上述發現挑戰了一種普遍的觀點,即壽命長的大型動物最有可能患癌癥,因為它們可能有更多的細胞發生突變,而且有更長的時間可供突變發生。


        這項新研究提示,飲食可能對患癌風險有著很大的影響。


        當然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證實圈養哺乳動物的這一現象,是否也存在于野生種群之中。


        Vincze表示,肉食性動物更易患癌的一個原因,可能是生肉中含有病毒,攝入后有致癌的風險。


        例如,一些圈養獅子患的癌與其食用的牛身上的乳頭狀瘤病毒有關。



        研究團隊成員、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Beata Ujvari補充道,肉食性動物更易患癌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食肉動物更易受污染物的影響,因為越往食物鏈上游,動物體內的污染物就越集中。


        此外,肉食性動物的飲食中脂肪含量高、纖維含量低,導致其腸道細菌的多樣性低于植食性動物,這些與人類癌癥風險因素具有相似性。


        Ujvari指出,肉食性哺乳動物更易患癌,并不一定意味著吃肉的人也更容易患癌,“因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而且不傾向于吃生肉。


        但是,一些人體研究已經將肉類消費與患癌風險的增加聯系起來”。


        目前,研究人員還不清楚為什么偶蹄目對癌癥具有異常的抵抗力,但更好地理解這一問題,有助于保護人類免受癌癥侵襲。


        在Ujvari看來,偶蹄目低脂、富含纖維的植物飲食可能是導致它們不易患癌的一個因素。


        它們也可能已經進化出天然的抗癌能力,以補償其體形過大帶來的額外患癌風險。


        “了解它們如何對抗癌癥可能有助于人類開發癌癥治療方法。”Vincze說。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224-5


        《中國科學報》 (2021-12-24 第2版 國際 原標題為《吃肉的比吃草的更易患癌》)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Nature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阳市| 密云县| 太湖县| 屏东市| 通河县| 民勤县| 双柏县| 蒙城县| 石泉县| 隆德县| 台北县| 博野县| 延庆县| 太原市| 双鸭山市| 绥宁县| 绥江县| 黎平县| 万宁市| 德昌县| 灵璧县| 沙河市| 延安市| 江北区| 资阳市| 杭州市| 漳州市| 通海县| 万载县| 黄龙县| 乐陵市| 洛隆县| 厦门市| 开鲁县| 万盛区| 唐山市| 禹州市| 清新县| 皮山县| 漠河县| 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