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35歲危機”道破技術圈的內卷真相!如何破局?

        “35歲危機”道破技術圈的內卷真相!如何破局?

        發布人:傳感器技術 時間:2021-11-10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中國有多少數學家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基礎算法研究中?”

         

        這是在上海舉辦的院士沙龍活動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對人工智能的發問,也被稱為“徐匡迪之問”。中國核心算法缺失,對底層框架的忽視,從“硬件組裝廠”到“軟件組裝廠”的蔓延,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卡脖子”窘境。


        封鎖芯片的背后?

         

        我們知道,人工智能有三大元素:數據、算力、算法,AI的基礎層主要提供計算力,而其中的芯片、傳感器、云計算等中的芯片門檻很高,都是一些國際巨頭如英特爾、Mobileye生產的,中國芯片主要依賴進口,這就極大牽制了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

         

        一但國外技術封鎖,后果不堪設想。比如,去年的華為事件就印證了這一點。中國的人工智能基礎層的技術薄弱,“缺芯少魂”的困境,都進一步說明了中國人工智能的窘迫。


        核心算法的“囚徒困境”

         

        算法是人工智能的“子彈”,是人工智能的引擎。美國在這方面占據著足夠的優勢,科技巨頭的平臺也很少進行開放。而國內人工智能基礎及技術層企業中,基礎算法及平臺公司數量僅占4%。

         

        我們知道,深度學習算法決定了未來AI的發展趨勢,所以,也是初創公司的切入點,但由于技術封鎖,國內公司使用的幾乎都是開源算法。開源算法的好處就是便捷,人人可用。但是,用開源算法研發的AI應用,僅僅是“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罷了。

        用開源代碼和自動化工具的算法,僅僅是依托國內強大的數據庫,憑借著豐富的場景,實現的基本功能,技術都在國外大廠,核心競爭力明顯不足。



        底層框架的“護城河”

         

        算法是核心,那么框架就是平臺,目前,TensorFlow和PyTorch應用最為廣泛,全球AI公司都視為其靈魂工具包。這種無需要自己訓練模型的框架,非常好用,這使得國內大部分公司都失去了研發的意識。

         

        雖然,國內也有一些巨頭公司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以BAT為首的大廠都已經開始推出自己的深度學習框架。但是在國外的開源框架面前,國內框架用戶量少,貢獻者少,比較封閉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國內深度學習框架的發展。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全息投影相關文章:全息投影原理


        關鍵詞: 35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榕江县| 三台县| 姚安县| 鲁甸县| 凤阳县| 句容市| 福泉市| 阳西县| 涞水县| 扬州市| 莱州市| 千阳县| 屏东市| 大宁县| 沁阳市| 当涂县| 札达县| 台湾省| 利津县| 屯昌县| 长治市| 石狮市| 湛江市| 梨树县| 宣威市| 麻阳| 海门市| 嘉禾县| 屯门区| 庄河市| 绥宁县| 东宁县| 苍梧县| 侯马市| 安仁县| 咸阳市| 高阳县| 邹城市| 古浪县| 石渠县|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