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中國7連升!這成績亮了

        中國7連升!這成績亮了

        發布人:中國科學報 時間:2021-10-31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作者 | 鄭金武


        10月27日,在“2021中國藍天觀察論壇”上,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發布了最新報告《大氣中國2021:中國大氣污染防治進程》(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中國整體空氣質量實現七連升,“達標”成主旋律,在亞洲發展中國家中成績亮眼。


        報告指出,中國已發布的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將會給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帶來利好,建議中國在“十四五”期間協同空氣與氣候相關治理的目標與路徑,啟動《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持續深化能源、交通、產業結構調整,助力實現清潔空氣與“雙碳目標”。


        “達標”成中國城市空氣主旋律


        亞洲清潔空氣中心自2015年開始發布系列報告《大氣中國:中國大氣污染防治進程》。


        該系列報告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北京大學教授張世秋等的指導和支持。


        此次發布的報告顯示,自2013年以來,中國空氣質量已連續七年顯著改善,2020年全國六項污染物年評價濃度整體實現全面達標,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數量也增至202個。


        其中,2020年全國PM2.5年均濃度降至33μg/立方米,首次邁入中國國家標準達標線,近年來有抬頭趨勢的臭氧在2020年實現了年評價濃度首次同比下降。


        亞洲清潔空氣中心中國區總監付璐說,中國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得益于重視結構調整、末端治理和科學支撐的“組合拳”。


        2020年,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降至56.8%,煤電裝機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同時,煤電超低排放總裝機容量達到88%。


        “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更多‘藍天’,意味著對公眾健康多一份保護。”


        付璐說,“《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推動了中國能源、產業、交通結構的優化,對‘十三五’碳減排目標超額完成有促進作用。”


        本次報告同時發布了“2021年藍天百強城市榜”。


        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已連續三年發布該榜單。


        與傳統的空氣質量城市排名不同,“藍天百強城市榜”評估的是城市的三年滑動平均空氣質量改善情況和政策措施,分別得到“成效分”和“努力分”,加總得到“綜合評分”,旨在鼓勵城市加大力度不斷改善空氣質量。


        在納入評分的168個重點城市中,合肥市摘得綜合評分排名桂冠。綜合評分20強城市中,廣東省占7席,浙江省占6席。


        與上一年榜單相比,安徽省城市進步明顯。


        榜單顯示,努力分排名靠前城市均為一線或新一線城市,除了北上廣深,還有成都、武漢、青島、天津、鄭州等,可見經濟發達城市的空氣治理力度更大。


        成效分排名中,臨汾和晉城因空氣質量改善較大,擺脫了此前的墊底境況。


        成效分落后城市主要集中在河南省,鶴壁在成效分和綜合評分排名中均墊底。


        “從排名靠前城市的得分情況來看,‘努力’對城市‘藍值’影響尤為重要。”


        付璐說,“排名靠前的城市,大多建立了領先的科學決策基礎和評估方法,同時,這些城市在能源、工業、機動車等方面采取了積極的減排措施。”


        協同推進清潔空氣與碳中和目標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


        這是中國繼2020年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之后的又一重磅宣言。


        付璐說,《意見》明確了中國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將為中國城市繼續改善空氣質量注入新動能。


        但要實現清潔空氣和碳中和目標,仍有一些關鍵問題需要突破。


        賀克斌說,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同根同源,減污降碳可以協同增效,2013年以來,大氣污染治理措施讓公眾收獲了更多的藍天,也帶來了可觀的減碳效果。


        報告提出,“十四五”是指導中長期協同規劃的關鍵時期。


        目前我國已經提出“3060雙碳目標”,如何將碳中和的目標和路徑與清潔空氣協同起來,需要統籌考慮。


        付璐認為,越來越多的城市邁入達標的行列,說明現行的空氣質量標準難以擔當引領城市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的標桿作用。


        近期,世界衛生組織在更新版《全球空氣質量指南》嚴格了多項污染物的健康指導值。


        報告建議,我國應在“十四五”期間適時考量修訂中國國家標準,收緊包括PM2.5和臭氧在內的污染物限值,并研究增設臭氧長期目標值。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說,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存在源頭控制與健康效益“雙協同”,“雙碳目標”背景下,我國應加強代表中國人群特征的本地化科學研究,為推進中國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科學依據。


        統籌加強結構調整


        賀克斌強調,實現清潔空氣和碳中和目標,核心是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型。


        報告顯示,我國結構調整任重道遠,需要多部門統籌協作。當前,中國煤炭消費總量依然處于高位平臺期,煤電新增核準控制不嚴;去產能工作進展迅速,但鋼鐵、水泥等行業產量仍在增長;過去三年交通運輸結構調整進展低于預期。


        據悉,中國已提出加快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由中央統領,推動分領域分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保障方案。


        付璐建議,“十四五”期間,應盡快建立多部門、多行業對空氣與氣候協同治理的共識,形成中長期各規劃之間的協同,結構調整應采取總量控制與措施靈活并重的策略。


        有條件的城市,應通過包括成本—效益分析等多種政策分析手段,制定能夠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措施組合,優化減排路徑。


        朱彤說,健康效益應當成為協同政策路徑選擇的重要考量,我國需優化以健康效益驅動氣候變化與空氣污染協同治理的目標與路徑。


        《中國科學報》 (2021-10-29 第4版 綜合 原標題為《升“藍值” 促減碳》)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電子管相關文章:電子管原理




        關鍵詞: 環境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港市| 河源市| 高州市| 武宁县| 晋州市| 东辽县| 钦州市| 吐鲁番市| 大理市| 通化县| 富阳市| 安乡县| 南川市| 西安市| 梁河县| 刚察县| 金昌市| 澎湖县| 靖边县| 平利县| 汶川县| 大荔县| 犍为县| 菏泽市| 舞阳县| 泰顺县| 丹凤县| 屯昌县| 普兰店市| 南木林县| 榕江县| 宜春市| SHOW| 长泰县| 临夏县| 新建县| 资源县| 保亭| 锦州市| 永泰县| 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