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猶不及:不堪重負的碩士生小論文
研究生讀研期間當然以培養科研素質為主要任務,寫作學術論文是一個最有效的培養研究生科研素質的途徑。
對于這一點,無論對于研究生導師還是研究生本人來說,沒有人會否定小論文發表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
同樣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實驗數據的采集、分析,還是論文寫作、投稿、修改,都是一件消耗巨大人力、物力、時間成本,存在很多偶然不可控因素的事情。
對于研究生畢業小論文發表的規定,沒有當然不行;一味強調高大上,也會過猶不及。
在教育主管部門破五唯精神指導下,最近看到又有幾所頭部一流高校取消了對研究生發表小論文的硬性要求。
然而,在對研究生畢業做出小論文發表剛性要求的龐大的高校群體面前,這些學校的數量少到幾乎可以忽略。
如果在研究生大幅度擴招之前,對研究生畢業設置發表小論文的剛性條件還情有可原的話,在研究生尤其是碩士研究生大幅度擴招、研究生所學與畢業崗位所用相脫節的時代背景下,仍然堅持并強化小論文發表的硬性要求,就顯得十分不合時宜了。
碩士研究生大幅度擴招的2000年以前,研究生屬于精英教育,碩士畢業后多從事與專業相關的研究工作,學生學習目的明確,主動性強。
由于招收人數少,考取研究生的學生學科基礎較為扎實、學習自律性與積極性強,容易做出可以在高檔次期刊發表的學術成果。
由于研究生在讀人數少,學術期刊的數量、版面與有限的需求可以保持相對平衡,研究生在北大核心、CSCD發表論文的機會相對較大。
時過境遷,在碩士研究生連年大幅擴招的今天,為了不降低排名,一些高校仍然堅持甚至強化碩士答辯前在北大核心、CSCD發表學術論文的剛性要求。
在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科研基礎弱、核心學術期刊版面粥少僧多、發表周期不斷延長、版面費連年暴漲前提下,高檔次小論文發表,對于研究生導師、研究生本人來說,已經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
理論上,許多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門把學術論文發表、數學建模比賽獲獎、發明專利授權、軟件著作權、學科獎賽獲獎,按照不同檔次、級別折算成科研績效點,規定達到一定的績效點方能獲取答辯資格,看似研究生畢業似乎已經破了五唯。然而,仔細分析,其實不然。
在上述眾多的選項中,在財政資金不能用于發明專利申請約束條件下,除了學術論文外,其他選項機會少、績效分數低,發表學術論文是絕大多數研究生賺取科研績效分的唯一途徑。
筆者一位朋友所在的一所中部一流學科院校,為了迅速提升學校的排名,幾乎是每年一個臺階,對包括碩士生在內的研究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畢業答辯門檻要求。
剛開始是不做要求,然后是至少一篇北大核心/CSCD核心,接著是北大核心、CSCD雙檢索,去年又提升到至少2篇CSCD檢索論文。
并且這種要求,囊括了學碩、專碩、非全,實現了全覆蓋。沒做出發表小論文要求之前,絕大多數碩士研究生能夠按期畢業;做出一篇核心期刊要求的第二年,出現少數研究生因未能發表小論文而延畢現象;做出發表北大核心、CSCD雙檢索論文要求的當年,一些導師對基礎較弱的新入學研究生做出了有可能延畢的警告;做出至少2篇CSCD檢索論文剛性要求的當年,許多導師干脆停招、縮招碩士研究生了,一些跨專業報考的專碩、絕大部分非全研究生已經沒有導師愿意接盤了。
有的導師干脆說:要求這么高,就給那點補貼,遇到奇葩的學生只好導師替學生寫論文了;即使論文能夠順利發表,國內好一點期刊動輒五六千甚至上萬元的版面費,也出不起呀!
在脫離實際的過高的畢業門檻壓力下,許多導師從剛入學開始,就逼著科研菜鳥的研究生寫綜述、加工本科畢業論文,以達到迅速發表目的。
學生無暇去掌握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更是不允許參加實習、兼職,早早產生了對科研的厭惡。
至于論文短平快發表過程中的種種學術不端更是難以避免。
筆者不止一次對著學術期刊發送過來的審稿論文發呆:這些似曾相識、不斷變換研究區與論文題目的數字游戲,對于推進科技進步又有什么意義呢?至于因過高要求小論文發表引發的師生矛盾、研究生抑郁的案例更是不勝枚舉,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面子重要還是里子重要,答案不言而明。過猶不及的小論文發表要求,真的可以休矣!
轉載本文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李明陽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1305536.html
編輯 | 宗華
排版 | 郭剛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