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GIC、高毅等出資參與,中微順利完成82億元定增加快擴產與研發
7月2日晚間,科創板半導體設備巨頭——中微公司披露了定增結果報告書,總額82.1億元的市價定增蛋糕,最終被20家中外知名機構瓜分。
其中大基金二期獲配最多,達25億元,約占本次募資總額30%。高毅旗下的兩只基金獲配5.39億元。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Private Limited)、瑞銀集團(UBS AG)、廣發基金、南方基金、中金公司、國泰君安都有參與。
本次定增價格最終確定為102.29元/股,按最新收盤價算,這些定增參與對象剛拿到股****,就已經賬面浮盈近50%。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機構中,瑞銀集團與國泰君安曾成功參與過大牛股寧德時代的市價定增,浮盈豐厚。
定增機構陣容豪華 大基金拔得頭籌
參與中微公司的定增機構,可謂陣容豪華:除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俗稱大基金二期)外,多家赫赫有名的外資機構都來捧場,頭部券商及公募基金也有參與。
QFII機構中,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認購了761萬股,法國巴黎****-自有資金認購了263萬股,瑞銀集團認購了232萬股。
不過,此次市價定增,機構報出的價格差異不大,多數報價在110元以下。有效參與機構也不多,遠沒有寧德時代的定增那么火爆。
據公告,在規定時間內,保薦機構、聯席主承銷商共接收到20名認購對象的有效申購報價,有效報價區間為102.29元/股-127.00元/股。
報價最高的是國泰君安,高達127元。大基金二期只報出一個價格,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則在103.8元至108.1元之間報了三組。
首輪認購結束后,投資者認購資金合計約70億元,因此未達到本次發行擬募集資金總額、認購股數未達到擬發行股數,且有效認購家數不足35家,為此,啟動了追加認購程序。最終又收到7家機構追加認購申請,從而保證定增如數完
縱觀本次定增,大基金二期大手筆參與是最大亮點。
本次定增完成后,大基金二期對中微公司的持股比例為3.97%,成為第五大股東。據披露,大基金二期注冊資本高達2041億元,公開投資項目已超過10個,涉及紫光展銳、思特威、中芯南方、北京智芯微電子、合肥沛頓存儲、長川科技、珠海艾派克、華潤微、上海精測等企業,總投資已超300億元。
目前案例顯示,大基金二期的投資涵蓋了半導體設計、存儲封裝、設備、制造等產業鏈環節;與一期不同的是,除了扶持產業鏈相關環節龍頭,還著重培育嶄露頭角的公司。
募投項目可緩解產能瓶頸
中微公司是刻蝕+MOCVD龍頭,是國內領先的半導體設備公司。
根據之前中微公司披露的定增草案,公司本次募集資金擬在上海臨港新片區建設中微臨港總部和研發中心、中微臨港產業化基地,在南昌高新區建設中微南昌產業化基地。其中,中微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投資31.7億元,中微臨港總部和研發中心項目投資約37.5億元,科技儲備資金30.8億元。
中微公司表示,隨著公司規模及業務的擴張,公司在現有上海總部廠區、南昌廠區進行半導體設備生產與研發已出現瓶頸。本次募集資金項目建成后,一方面能夠擴充公司現有產品的產能,進一步提高生產規模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建設產業化基地及研發中心助力公司產品線的擴張,強化公司的技術優勢并豐富產品結構,提升應對行業周期性波動的能力。此外,中微臨港總部和研發中心項目的建設將有助于提升中微公司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水平,縮小與海外同行業在研發方面的差距。
從競爭力上來看,中微公司的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已應用在國際一線客戶從65納米到14納米、7納米和5納米及其他先進的集成電路加工制造生產線及封裝生產線。中微公司MOCVD設備在行業同樣領先,成為世界排名前列的氮化鎵基LED設備制造商。
業績表現方面,受益于市場行情及公司產品的競爭優勢,今年一季度中微公司實現營收6.03億元,同比增長46.24%;實現凈利潤1.38億元,同比增長425.36%。
來自:上海證券報,作者:關子儒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高壓發生器相關文章:高壓發生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