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現21億,減持中芯國際1億股!大基金密集減持背后
芯東西4月16日凌晨消息,昨晚,港交所文件顯示,國家大基金分別在4月9日、12日,合計減持中芯國際港股(00981)1億股,持股比例由9.62%降至8.93%,共套現25.8億港元(約合21.77億人民幣)。
就在三天前,國內各大媒體平臺紛紛報道“又一芯片股被棄”,事件主人公即是發布大基金減持計劃的電子工業專用設備商長川科技(300604)。再往前回溯,從2021年開年至今,已經有9只芯片股發布大基金減持股份計劃的相關進展。其中不乏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國產IC封測業第一股長川科技等績優股。 減持計劃公布后,多只相關芯片股的股價不同程度上出現小幅下跌。比如4月13日晚間公布減持計劃的長川科技,就在14日開盤價“跳水”9.48%。 股價震蕩,反映出的是市場對大基金減持的擔憂:大基金為什么減持?這些芯片股真是“被棄”了嗎?開年密集減持9只芯片股,是否暗示大基金要調整戰略投資布局了? 芯東西細致梳理9項減持計劃,試圖回答上述重點問題。
開年以來推進9項芯片股減持計劃,2項已實施完畢
2021年1月至今,共有9家芯片半導體企業公布大基金減持計劃的相關進展,其中有1家半導體材料企業、1家IC電子工業專用設備企業、2家芯片設計企業、1家晶圓代工企業、3家芯片半導體封裝或封測企業,還有1家導航定位產品企業。 9家企業分別為太極實業、長電科技、兆易創新、晶方科技、安集科技、華天科技、北斗星通、長川科技、中芯國際。 其中,太極實業和長電科技是在2020年下半年公布大基金減持計劃,太極實業在2021年2月2日發布公告稱大基建減持計劃實施完畢;長電科技在2021年1月28日公告,大基金已減持公司1%股份,至今計劃進行過半。 剩余7家均是在2021年發布股東減持計劃,大基金對中芯國際的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6家仍在實施中。
可以看到,在計劃實施前,國家大基金對被減持公司的持股比例均在5%以上。 其中,大基金直接持股比例最高的公司是IC封測玩家長電科技,持股比例為19%;直接持股比例最低的為半導體封測玩家太極實業,持股比例為6.17%。另外,大基金還計劃將持有的華天西安27.24%股份,全部轉讓給華天西安母公司華天科技,華天西安主營業務包括IC產品設計等。 根據減持計劃相關公告,大基金會在發布公告后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中完成集中競價交易。因此,2021開年至今發布股東減持計劃的6家公司,最晚會在今年10月底完成股權變更。 從減持的股權比例來看,除去轉讓華天西安的股份給其母公司,大基金對太極實業的減持規劃為不超過后者公司總股本的1.5%,對中芯國際的減持規劃尚未公布,剩余6家公司的減持規劃均為不超過后者公司總股本的2%。
密集減持背后:大基金扶持多只績優股,邁進回收期
在各個公司對股東減持計劃的公告中,大基金的減持原因被描述為“投資資金安排”、“為實現股東良好回報”、“收回投資成本”等,指向大基金回收資金的規劃。 而這,亦引起市場的討論與猜測:大基金選擇回收資金,是因為參投公司企業經營不利而想要****嗎? 經過梳理公司經營狀況,我們發現答案并非如此,上述9家企業中,不乏具備經營規模優勢、利潤穩步增長的績優股。
2020年9家公司財務數據顯示,在2020全年或前三季度,大基金減持或計劃減持的9家企業歸母凈利潤均實現增長。 其中,IC電子工業專用設備企業長川科技全年歸母凈利潤增幅最大,根據預增預告,有望達到553.52~653.23%;相比之下,存儲芯片企業兆易創新歸母凈利潤增幅較小,前三季度為49.65%,全年經營業績尚未公布;封測企業長電科技2019年全年歸母凈利潤為負值,2020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則為正。 此外,大基金減持的企業中亦不乏國內相關領域的領先企業。 比如,安集科技是國內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長電科技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本土封測企業,兆易創新是全球最大的無晶圓廠NOR Flash供應商等。 相比之下,大基建開始減持芯片股,背后原因可能更多在于其設立時的相關規劃。2014年9月,大基金成立,制定了“五年投資期、五年回收期”的規劃。截至2019年9月,投資期已滿,目前正處于回收期中。 基于此,可以得出“大基金減持并不意味著驅動國內產業發展的風向發生變化”這一結論。 據證券時援引中信證券電子組首席分析師徐濤報道,大基金一期進入回收期的同時,二期將接替進行投資,但不會采用二期直接承接一期的形式。
大基金二期的投資布局:重視IC設計與制造
在大基金一期扶持出一批有競爭力的國產玩家基礎上,我們看到大基金二期正面向國內IC產業的薄弱環節,積極進行投資布局。 根據企業征信平臺企查查上的相關信息,目前,大基金二期共投資有9家芯片半導體企業,其中包括4家IC設計企業、3家晶圓代工企業、1家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企業,還有一家存儲芯片封裝測試企業。 其中,大基金二期持股比例最高的為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商長川智能制造,持股比例33.33%。
據國信證券2019年發布的一份證券研究報告,國家大基金首期基金主要完成產業布局,二期基金將針對在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和清洗設備等領域已經布局的企業保持高強度的持續支持;并繼續填補空白,加快開展光刻機、化學機械研磨設備等核心設備以及關鍵零部件的投資布局。 這或許意味著大基金二期接下來將向深耕光刻機等“卡脖子”領域的企業提供支持。 此前中國證券報曾報道,大基金二期可能在今年3月底開始實際投資。我們將持續關注相關信息。
結語:歷經早期扶持后,國產芯片玩家還需經歷市場試煉
2014年9月大基金設立至今,已經邁進第7個年頭,哺育出一批有競爭力的國產化芯片玩家。 對于這些玩家來說,著力攻堅、樹立技術壁壘僅是第一步,還需在國內外的市場經歷試煉。而這,亦將成為檢驗芯片產業鏈國產化建設質量的佐證之一。 從這一角度來說,大基金遵循市場規律,邁進回收期,將給國產化玩家更多成長機會。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