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十年磨一劍,游動微納機器人迎來重要進展!哈工大科學家研制可向****物精準釋放靶向膠質瘤的微納機器人

        十年磨一劍,游動微納機器人迎來重要進展!哈工大科學家研制可向****物精準釋放靶向膠質瘤的微納機器人

        發布人:深科技 時間:2021-04-04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此前,還房貸等因素是我不斷向前的動力,在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區榜單后,我收到很多患者及家屬的來信,因此我希望游動微納米機器人能挽救更多生命,甚至有患者說如果無法治愈他們,用他們的身體作為人體實驗材料也可以,只要能為后人的治療提供希望,這給我很大的使命感。因此我要繼續集中精力不斷突破、回饋社會,也不負 TR35 中國榜單的責任。” 


        談及最近剛發表的論文成果,2019 年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獲得者、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吳志光告訴 DeepTech。


        3 月 24 日,由哈工大微納米技術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賀強、和吳志光擔任共同通訊作者、該校 2016 級博士生張紅玥擔任第一作者的論文,以《雙響應生物雜化中性粒細胞機器人用于主動靶向遞送》(Dual-responsive biohybrid neutrobots for active target delivery)為題在線發表于《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上,本次研究首次實現了游動微納米機器人治療腦膠質瘤。
        研究中,吳志光研發出一款游動微米機器人,其組成主要包含天然中性粒細胞、大腸桿菌細菌膜、****物以及磁性材料的水納米水凝膠,整體結構呈現層疊狀。因其具有額外的自推進游動能力,因此可把****物主動游動到腦膠質瘤區域。

        “這個故事可能有點長”
        關于機器人結構的由來,吳志光說 “這個故事可能有點長”。

        常規的****物遞送如打針、或吃****,都是****物分子、或載體在血液等流體中擴散進行的,這些****物分子或載體隨血流等生物流體的擴散,存在著無法控制自己順利到達病患區域的問題。
        而只有流到病患區域,才有一定機會與病患細胞、或組織發生反應并進行治療,因此這種遞送方法非常被動。
        自 2004 年起,業內就已發展出多種化學和外物理場(光電磁熱等)驅動的游動微納米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在水中進行高效游動,但是人體體內環境非常復雜不僅僅是水,尤其人體內有多種生物屏障,這些生物屏障可以保護人體免遭外源細菌和病毒的侵入,但也阻礙著機器人向病患區域的****物遞送。
        早期的游動微納米機器人,基本都是基于微機電系統(MEMs)等構件,自身材料主要由金屬、金屬氧化物以及人造聚合物構成。

        可以想象,這樣的微納機器人進入體內后,首先它不能降解,這無疑會增加很大的危險性;其次在于它們是人體外源物質,一旦進入體內就會激發免疫系統,免疫細胞會去攻擊它們,因此生物相容性比較差,這樣就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還沒來得及開展生物醫學工作,就已經被人體免疫系統干掉。
        為解決上述問題,他想到了天然細胞。一直以來,吳志光團隊都在研究基于天然細胞的游動微納米機器人,之前他曾開發出基于紅細胞的機器人,后來因為想利用其它細胞的生物能力,他就想到了中性粒細胞。
        據悉,中性粒細胞是一種免疫細胞,它能自發地運動到發生炎癥的地方,還具備穿越血腦屏障等功能。
        一開始,他的想法是制備一些載****的磁性粒子,然后讓中性粒細胞吞噬進去,結果發現外源磁場難以驅動游動機器人,主要是因為磁性粒子吞噬量太少,以至于磁性太弱。
        研發微納尺寸機器人,首先要解決的是驅動問題,許多宏觀世界的驅動方法在微觀世界里卻難以實現。他曾表示:“比如你躺在浴缸里,感覺浴缸里都是水。如果縮小成納米尺度,你身邊就不是水,而是一種非常濃的糖漿,所以你無法打破時間對稱性的去實現運動。”
        事實上,自然界有很多微納米尺度的物體都能實現游動,比如分子馬達、生物馬達、細菌、精子等,它們可通過在擺動過程中、產生的不對稱區域流體場,來實現向前運動。

        基于上述原理,吳志光采用化學方法,將原子組裝成微納米的結構,在化學場、外光場和磁場下實現了可控游動,甚至可以引導它們游動到目標細胞。
        研究中,他想到中性粒細胞喜歡吞噬細菌等外源物質,所以就在磁性載****粒子表面覆蓋了一層大腸桿菌細菌膜,從而讓這種粒子偽裝成大腸桿菌,這樣中性細胞就會提高對磁性載****粒子的吞噬量,不僅能實現在外源磁場下的驅動,還能維持****物在中性粒細胞內的穩定,防止****物在到達膠質瘤之前被泄露。

        此外,本次研究還首次實現了游動微納機器人對膠質瘤的主動遞送,Science Robotics 也發表同期焦點文章介紹了本次成果。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最難有效治療的癌癥之一,中國的發病率及死亡人數均占全球首位,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精準療法,而且由于血腦屏障、和血腫瘤屏障的存在,進入顱內腫瘤部位的治療途徑非常有限。
        如何讓****物突破血腦屏障、實現****物的主動靶向遞送、提高****物對膠質瘤的療效,也成為膠質瘤醫療領域長久以來的瓶頸難題。
        針對該難題,該團隊開發了上述基于體內免疫細胞的游動微納米機器人。
        該機器人可有效穩定地攜帶紫杉醇等抗癌****物,依靠自主研發的控制系統,可將機器人引導到腦部區域。抵達腦膠質瘤區域的機器人,能自主感知病原信號、并穿越血腦屏障后游動到病患位點,最終將****物精準地釋放到病患處,從而顯著提高****物靶向效率。
        一言以蔽之,本次成果是確立基于免疫細胞的游動微納米機器人、可作為潛在腦膠質瘤精準療法的標志性研究。

        十多年研究成果集大成,高科技手段實現納米級別組裝
        組裝納米級別的機器人,對于普通人來說簡直不敢想象,這要歸功于吳志光的博士研究生導師賀強。自吳志光博士畢業后,他就一直在賀強團隊工作。
        2010 年,賀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游動微納米機器人研究團隊。在本次項目中,吳志光使用了化學可控組裝技術、細菌膜偽裝技術、細胞雜化技術、外源勻強旋轉磁場控制系統等技術,而這也是他們十多年來研究成果的大集成。

        不過,吳志光也表示,醫療納米機器人目前尚處于研發試驗階段,還不能進入臨床實用,許多配套技術有待開發完善。
        目前,游動微納米機器人集群在活體動物內的成像就還是很困難,第一是因為機器人尺寸過小,低于臨床醫療成像技術分辨率;第二是機器人與生物組織在生物影響下的對比度不夠大。
        他認為本次機器人還有更高的提升空間,未來他們將開展更多的優化參數研究,以便提高療效。

        美國未來學家、谷歌工程總監雷?庫茲韋爾曾預言說,“醫療納米機器人未來將會把人腦和云腦 (云計算系統) 連接起來,2030 年納米機器人就將定居在人體內,成為人機融合的一部分”。
        對此吳志光評價稱,2030 年達到這樣的水平貌似還是有點難,2030s 以內勉強有戲。但他本人希望有一天能夠構建出游動微納米機器人的人造免疫系統,很多疾病如癌癥、HIV 等,較大程度上是人體免疫系統與疾病侵襲之間失衡導致的。
        如果能在人體內構建游動微納米機器人集群,這些微納米機器人就可在人體內隨意游走、并進行實時控制治療疾病,屆時癌癥、HIV 等疾病就能像感冒一樣可被輕易治療。


        目前,吳志光已經開展了針對具體疾病如膠質瘤的治療研究。下一步他將開展更多的臨床前試驗研究,比如豬和兔子等更大型的動物,為以后臨床試驗做準備。


        未來他還將繼續開發游動微納米機器人的研究。概括來說,游動微納米機器人不僅針對膠質瘤,更是一個腦部治療平臺。在不久的將來,游動微納米機器人將能運輸更多診療****物,治療范圍也將拓展到癲癇、中風偏癱等其他腦部疾病。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電能表相關文章:電能表原理
        電機保護器相關文章:電機保護器原理


        關鍵詞: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益县| 揭西县| 襄汾县| 威宁| 房产| 梁山县| 淮南市| 西宁市| 武义县| 凌源市| 犍为县| 洪洞县| 临沭县| 弥勒县| 和田市| 康保县| 中牟县| 淮滨县| 理塘县| 高陵县| 渭南市| 同仁县| 鄯善县| 当涂县| 莆田市| 临猗县| 沁水县| 木兰县| 霍城县| 龙陵县| 松溪县| 榆社县| 汉源县| 木兰县| 中西区| 于都县| 水富县| 新平| 静海县| 日喀则市| 海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