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陳受宜:學科學,首先要學做人

        陳受宜:學科學,首先要學做人

        發布人:中國科學報 時間:2020-09-24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初見陳受宜,著實有些出乎記者的意料。


        微卷的頭發、一襲得體的格子連衣裙,你很難將眼前這位精神矍鑠的學者與我們印象中80歲老人的模樣聯系在一起。


        這位“80后”,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學專業,同年進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曾分別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系和紐約公共衛生研究所做訪問學者,1989年進入中科院遺傳研究所(后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石家莊農業現代化研究所整合成為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遺傳所),曾任副所長、所長。


        在科研與教學領域辛勤耕耘近六十載,陳受宜收獲了滿滿的榮譽:1990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并被國家教委和勞動人事部表彰為歸國有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家等。2015、2017和2018年入選全球動植物學高被引科學家。


        “其實,我并沒有做過什么值得說道的事情,就是一個平凡的老太婆。”言語中的淡然樸實,透露出的卻是這位耄耋老人歷經歲月沉淀出的不平凡。

        愛國奉獻守初心

        即便時光已逝,但談及雙親,陳受宜依然記憶深刻。陳受宜的父親陳世驤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昆蟲學家、進化分類學家,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畢生從事進化生物學及昆蟲分類學理論研究。


        1934年從歐洲留學歸來,就職于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他始終堅守科學報國的信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陳受宜,塑造了她端正的品格和愛國奉獻的價值追求。


        “父母對我的第一個教育便是要愛國,要始終記住自己是中國人,無論身處何地,都不能給祖國丟臉。”陳受宜回憶道。


        在美國訪學期間,陳受宜牢記父母的教誨與期許,事事處處謹慎,勤奮努力工作,給國外師生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如今,身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的她也將愛國奉獻的教誨傳遞給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


        在陳受宜看來,最好的教育莫過于引導學生積極前行,教會他們執著堅守,鼓勵他們找準人生坐標。“學科學,首先要學做人。”


        每當有學生出國深造的時候,她會言辭懇切地告訴他們,“出國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學習是為國家學,你們無論在什么地方,都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要為祖國爭光!”


        實事求是崇實干

        自小父母對陳受宜的教育便是要“實事求是,不能撒謊”。在“七五”計劃和“863”規劃實施期間,陳受宜分別被借調到中科院院部和國家科委參與實施。


        她從沒有因為手里的“特權”為自己和單位多謀取課題和經費,而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各個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公平、合理、科學的分配。


        通過言傳身教,陳受宜將實事求是的作風傳承給了自己的學生。在她的課題組里,沒有“慵懶松散”的字眼,唯有“勤奮求實”的追求。在她的諄諄教導下,課題組的每一位學生都能主動融入科研的氛圍,在自己感興趣的科研方向勇往直前。


        1989年,陳受宜被調到遺傳所當常務副所長。對于一直從事科研工作的她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莫大的考驗。母親謝蘊貞告訴她:“你要記得父親的話,權力和責任是連在一起的,而責任必須擺在第一位。”


        父親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自1952年起,父親便開始參與主持中科院反細菌戰科學調查中的昆蟲研究工作,他領導昆蟲研究室對美軍飛機撒布的大量帶菌昆蟲標本進行了分類鑒定,最終揭露了美帝國主義的罪行,為中國贏得了政治上的勝利。


        果蠅是經典遺傳學研究中常用的材料,當時遺傳學理論研究大多以此為材料。陳受宜和所領導討論認為必須另辟蹊徑,“做一些全新的東西”。于是將目標錨定在了新興學科——基因組研究上。


        當時,所里沒有這方面的人才、研究基礎,也沒有設備和經費。要在基因組研究中有所建樹得有“領頭羊”。于是,遺傳所引進了以楊煥明、汪建和于軍為首的人才團隊,成立了人類基因組中心。


        1999年7月,人類基因組中心在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注冊,承擔其中1%的任務,中國因此成為參加這項研究計劃的唯一發展中國家。


        公私分明重平等


        50多年來,陳受宜以嚴謹認真、攻堅克難的精神,公私分明、平等相待的為人處世之道令眾人折服。


        至今,陳受宜仍記得在父親的辦公桌上永遠放著兩套不一樣的信封和郵****,一種是公用信封和郵****,一種是自己購買的私人信封和郵****。他回復民眾來信從來都是用私人信封和郵****。


        父親的公私分明有時甚至到了公而忘私的程度。與父親在法國同一實驗室學習的母親在動物所20多年一直都是副研究員職稱,父親認為不能給自己老伴晉升職稱,雖然委屈了老伴,但還是得以大局為重。


        陳受宜位居遺傳所所長職位的時候,從未給自己爭取過房子、工資提升等福利,總是把這些福利給所里最需要的人。


        作為研究所所長,陳受宜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一騎就是40多年。在她看來,上下班是自己的事,而車是公家的,不能用公家的東西辦私人的事。不占公家便宜、不搞特殊化的家風在陳受宜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人生而平等,不管坐到什么位置,都別把自己太當回事。”父親的教誨令陳受宜終身受益。


        初來乍到的陳受宜對遺傳所的情況并不了解,為了做好各項工作,她拜訪了全所的研究員,請教提升遺傳所實力的“良方”。她堅持研究所的重大決策必須廣泛征求黨委、學術委員會和職代會意見。這個過程確保了研究所的決定更科學、更符合實際,也更得人心。


        日復一日,那些陳受宜始終認為“應該做的、不值得宣揚的小事情”,深深地感動著她身邊的師生和同行。如今,80歲高齡的陳受宜依然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不知疲倦,一路向前。


        “我希望現在的年輕人不要太注重眼前的成果,希望他們能夠瞄準科學上的‘老大難’問題,真正潛下心來攻克難關,為國家作出貢獻。”陳受宜說。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格县| 罗源县| 陆川县| 临夏县| 潜山县| 平湖市| 卓资县| 津市市| 承德市| 明溪县| 夹江县| 凉城县| 莱西市| 随州市| 嘉峪关市| 固始县| 汉阴县| 且末县| 万荣县| 同江市| 金坛市| 汾西县| 斗六市| 桑日县| 重庆市| 溆浦县| 修武县| 本溪市| 昭苏县| 汝南县| 美姑县| 高阳县| 宁陵县| 南丹县| 余干县| 策勒县| 额济纳旗| 郑州市| 都匀市| 龙江县| 怀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