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挑起貿易戰的原因解析
中美貿易摩擦一直不斷,但自2018年以來,特朗普單方面挑起貿易戰,將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爭端,推向了風口浪尖。
下面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美國挑起貿易戰的原因:
美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十年冷戰,在經濟、文化、工業等領域都處于全世界的領先地位。尤其是科技領域,更是遙遙領先。美國利用當時的先進電腦技術,鞏固了其科技霸主地位。這樣,世界各國的錢,源源不斷的進入美國,在其投資,股市、工業、文化、航空、軍工等等領域得以提升。
在幾十年的全球統治地位過程中,美國有些飄飄然。美國生活水平提高,人工成本升高,且認為制造業只是普通的裝配加工,而且利潤率低。就將制造業分出美國,在其他人工成本比較低的國家,如中國,印度等國。這就是資本的驅利特性導致。自己只保存農業,和高端的設計領域。保證吃飽和有錢賺。
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制造業不只是單單的制造機器的遷出,大量與制造相關的產業鏈一起跟著制造業,被遷出美國,高精尖崗位、經濟崗位、服務業崗位、農業勞動崗位趨于飽和,失業率也隨之升高。而且資本特性是,哪里利潤高,就在哪里生存。特朗普想把制造業遷回美國,這個就有點困難了。例如本來一臺手機售價8000,在中國、印度制造成本6000,但是在美國制造成本8500。導致了商品的售價的升高,市場的競爭力下降很多。
怎么辦呢?總不能說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吧,那就提高關稅,將關稅提高,以提高其他國家商品的成本,將制造成本都弄到8500。那么,同等成本條件下的商品,在其他國家生產和在美國生產,成本都一樣。產品競爭力也上去了。
但是這個也是一個矛盾的,經濟好了,生活水平升高了,制造業又會跑。我國也一樣,只是我國的地域廣,生活水平有高有低,這里生活水平高,利潤率低,我就到利潤高的地區生產。像富士康就是這樣,近些年在內地擴大建廠,就是利潤驅使。
這個才是美國挑起貿易戰的根本原因,順手打壓了中國的科技產業和制造業。鞏固了自己的科技地位。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基爾霍夫電流相關文章:基爾霍夫電流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