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高科技”是半導體人孜孜以求的目標,股票、投資、新項目被戴上了高科技的光環之后就變得熠熠生輝、神秘莫測而頗具想象空間。但是,近年來,隨著半導體制造技術的飛速發展,高科技產品的功能日益復雜和強大,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卻日趨理性,如此一來,“創新”的高科技產品往往難以帶來高利潤和高銷量,反而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怎么辦?向“低科技”創新,提升利潤空間!
先從系統設計層面來說,電冰箱、洗衣機、電風扇這些白家電產品,因為多是機電
關鍵字:
半導體 CPU 機電 操作系統 IC設計 200809
服務器虛擬化,是一個非常抽象化的概念,這源于其字面意義的難以理解。在著名的虛擬化軟件供應商VMware看來,“虛擬化是一個抽象層,它使物理硬件與操作系統彼此分離,有助于提高 IT 資源的利用率和靈活性。”這是迄今為止對于虛擬化這一技術而言難得的精要概括與闡釋。
但是問題接踵而至:為什么要虛擬化?這是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進步而必然出現的結果。早在誕生初期,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摩爾先生總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律”,幾十年過去,這一定律依舊有效并帶動著
關鍵字:
虛擬化 VMware 服務器 RISC 英特爾 IntelVT
據Chinatimes報道,臺積電年底40納米即將導入量產,對次世代32納米技術也有了新規劃,除了提供一般型及低功耗的32納米技術外,近期業內已傳出將提供高介電金屬柵電極(High-K Metal Gate,HKMG)技術,此舉等同于可提供中央處理器(CPU)代工服務,業內預期這是為了爭取AMD處理器訂單而先行鋪路。
臺積電于今年3月底正式推出40納米晶圓共乘服務,提供客戶泛用型制程(40G)及低耗電制程(40LP)等兩種制程,下半年亦有多個產品完成設計定案(tape-out),明年第二季將推出
關鍵字:
臺積電 40納米 HKMG CPU
尊敬的各位嵌入式開發工程師:
???? 你們好,本月17日上午10:00 - 11:30,藍宇科技將攜手研祥集團與大家一起溝通探討“嵌入式系統設計與工業智能化的發展”的相關話題,歡迎大家積極參與,并且有機會獲贈精美禮品及游艇出海旅游的機會哦。趕快搶先去注冊參與吧。網址:http://www.eeworld.com.cn/zhuanti/newevoconline/index.asp
主 講 人:
官世福:藍宇科技業務事業群
關鍵字:
研祥 藍宇科技 CPU
剛剛結束的北京奧運會給人們留下了很多啟示。其中一件事就是菲爾普斯穿著鯊魚皮破了7項世界紀錄。同時,我國等很多國家的游泳運動員也穿著鯊魚皮比賽。由此,我聯想到在電子業的創新中,如果想成為世界的佼佼者,也需要采用最先進的“鯊魚皮”來武裝自己。
這個鯊魚皮就是先進的技術和產品。例如Intel公司45nm CPU的投產,帶來了更大的批量和較好的單位成本效益,因此在市場上橫掃競爭對手。在采訪Intel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亞太研發中心總經理王文漢博士時,他稱多核技術就是應用者的鯊魚皮。
關鍵字:
奧運 Intel MIPS IC設計 CPU
1 引言
近幾年,MP3音頻產品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高質量的音效是當前MP3音頻產品發展的重要趨勢。MP3文件解碼一般采用軟件解碼和硬件解碼兩種方法。硬件解碼實現簡單,但需增加硬件成本。軟件解碼需占用大量CPU時間,實現難度大,但成本低、處理靈活,只要CPU具有足夠的處理速度則是一種很好選擇。本文介紹了MP3文件播放系統硬件和軟件設計,采用Cirrus Logic公司的EP9315處理器和UDA1341編解碼器,并介紹了基于μC/OS-II開源實時操作系統的MP3解碼原理,播放函數以及硬件
關鍵字:
MP3 編解碼 CPU μC/OS-II
NVIDIA:CPU和GPU是兩個不同意識形態的產品
2006年底,AMD和ATi所出現的新公司一直致力于把GPU集成到CPU里面,其實Intel曾經在這方面作出過努力,現實表明這樣的CPU并沒有任何高性能的表現,不過其最大的好處就是減少耗電量、PC的大小以及最終成本。NVIDIA認為,這樣的產品對于高性能的PC來說意義不大。
NVIDIA:Intel的larrabee技術只停留在2006年
Intel計劃2009年推出其GPU,雖然其已經發布了一些細節,但從來沒有透露任何規格,
關鍵字:
GPU NVIDIA AMD CPU Intel
1 引 言
目前現有的測磁儀,采樣使用的A/D大多為10位A/D,這使得其采樣精度低,測量誤差大,而且抗干擾能力差。CPU大都以單片機為主,供電電源為5 V,控制器功耗比較大;主頻低使得指令執行周期長,計算速度慢,在一個工頻周期內的采樣點數少。在環境惡劣的工業現場,由于其傳感器、放大器及隔離器件本身的技術原因,性能相對較差,容易受到干擾。而且現有測磁儀的功能大都比較簡單,通常以單通道為主,外加一個霍爾傳感器,一般只能測量試品外壁某一點的磁感應強度,對于鐵芯內部等傳感器無法到達的部位不能進行測量。
關鍵字:
測磁儀 A/D CPU 傳感器 ADS8364
“今年初以來,采用了英飛凌科技SLE 66PE系列芯片的“深圳通”CPU卡發卡量已經成功突破200萬張,未來3年,發卡總量會突破1,000萬張!”在8月12日“深圳通”發卡突破200萬張新聞發布會上,深圳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冬軍透露,“建設部已經將深圳通做為CPU卡應用的典型向全國很多城市進行推廣,取代目前使用的公交磁條卡,非接觸智能卡未來市場非常巨大!”
中國的公交一卡通市場目前仍以非接觸存儲卡為主
關鍵字:
英飛凌 CPU 智能卡芯片 深圳通
智能卡芯片供應商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FSE/NYSE:IFX)與深圳市深圳通有限公司今日宣布,采用了英飛凌科技SLE 66PE系列芯片的"深圳通"CPU卡發卡量已經成功突破200萬張,使之成為2008年度中國最大的智能交通非接觸CPU卡項目。加上原來發行的存儲卡,"深圳通"總發卡量已經達到400萬張,預計到年底發卡總量將突破500萬張,為更多的深圳市民提供優質滿意的服務。
中國的公交一卡通市場目前仍以非接觸存儲卡為主。為了實現一卡多用和更安全的小額支付以及
關鍵字:
英飛凌 智能卡 芯片 CPU
據報道,目前,AMD已開發出一新款CPU/GPU,代號為Shrike,這款產品將會與英特爾的Larrabee同臺競技。
根據TG Daily報告,英特爾官方發布Larrabee平臺詳情后,其競爭對手AMD就泄露了具有與Larrabee競爭力的產品相關細節,這款產品就是AMD的Fusion系列處理器和GPU單芯片,代號為Shrike。一些消息來源報告,AMD希望利用收購ATI和將要發布的芯片來增強市場競爭力,這款芯片是由雙核Phenom CPU和一款ATI的RV800GPU核心所構成的。此芯片將能
關鍵字:
AMD CPU GPU Shrike Larrabee
英特爾可能就在明年失去這一地位,終結其地位的將是達到40nm技術的GPU。
英特爾一直自豪于它在半導體芯片技術方面的霸主地位,的確,在我們的記憶范圍內,英特爾一直以其最小的芯片結構稱霸業內。它的45nm技術目前至少還領先AMD一年。但是,英特爾可能就在明年失去這一地位,終結其地位的將是達到40nm技術的GPU。
據可靠消息,40nm的GPU生產將在2009年上半年啟動。事實上,在2009年漢諾威的CeBit展上,AMD和Nvidia將共同發布他們合作開發的成果,40nm技術的低端和主流產品
關鍵字:
英特爾 GPU 40nm CPU
現在您可能在許多公眾場合會發現,一種人人都會使用的計算機輸入設備,這就是可以允許用戶用手指直接操作屏幕的電腦,這種電腦其實就是人們常常談到的觸摸屏。觸摸屏不僅適用于中國多媒體信息查詢的國情,而且觸摸屏具有堅固耐用、反應速度快、節省空間、易于交流等許多優點。利用觸摸屏,我們用戶只要用手指輕輕地碰計算機顯示屏上的圖符或文字就能實現對主機操作,從而使人機交互更為直截了當,這種技術大大方便了那些不懂電腦操作的用戶。現在很多銀行、醫院、酒店、商場、售房大廳、學校、圖書館、博物館、劇場、展會、車站、大型書店、旅游
關鍵字:
觸摸屏 CPU 表面聲波 電容式 紅外線
引言
視頻監控系統在工業、軍事、民用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為這些行業的安全防范和環境監控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視頻監控系統正逐步由模擬化走向數字化,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多媒體視頻編解碼技術的日益成熟,高性能、復雜的視頻流壓縮算法在嵌入式系統中的應用成為了現實。如今監控系統多采用專用處理器或RISC嵌入式處理器與DSP相結合的方法實現,本文探討的是用ARM處理器與軟件壓縮相結合的辦法實現。
視頻臨控系統總體設計
首先需要對系統進行總體規劃,將系統劃分成幾個功能模塊,確定各個模塊
關鍵字:
嵌入式 DSP RISC 視頻臨控 ARM Linux
圖形關
Intel進入嵌入式領域,還要遭遇到其CPU領域的老對手——AMD/ATI呀,威盛呀,nVidia之流。尤其這幾年,視頻、圖像應用大繁榮,老朋友們也想分一杯羹呢!處理器的趨勢是增強圖形功能。在即將問世的的“Tolapai”中,Intel并不打算支持圖形處理,而是用所謂的高性能顯卡彌補。
Davis先生展示了圖像在嵌入式應用的前景,比如車載應用就需要很多的圖像能力,Intel集成了高性能顯卡,高性能顯卡能夠讓我們車輛導航的時候把很多二維的信
關鍵字:
嵌入式 CPU GPS Intel
risc-v cpu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risc-v cpu!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risc-v cpu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risc-v cpu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