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LED作為背光光源的小尺寸LCD產品中,側面發光再加上光導板的發光模式已成為主要的背光光源系統,不過其光的利用率僅為50%,但因背光光源在面板側面,所以背光模塊的厚度可控制得與CCFL不相上下,整體系統的重量也相對高出許多。而在大尺寸的LCD背光光源中,為了增加光的利用率,采用直下型的背光模式,將使光的利用率提升至70%,但相對厚度也由29nm增加到50nm。
在直下型背光光源中,LED的排列方式對其混色效果與散熱性的影響必須折中考慮,如圖1所示。LED的配置越緊密,RGB混色的效果也越佳,
關鍵字:
LED 發光二極管 LED
1、 用顏色指示電壓的“彩虹”LED信號指示器
圖1所示電路由IC1和IC2組成LED監測模擬電壓電平電路,IC1為Microchip公司的PIC12F675微控制器,IC2為Kingbright公司的AAF5060PBESEEVG“彩虹”指示器。IC2在一個封裝內裝有3塊超亮度LED芯片(紅、綠、藍)。調節LED驅動器的占空比,就可以顯示出可見光譜中所有可見顏色,其中包括白光。將PicBasic Pro編譯器的PIC程序加到IC1的引用③上,將0~5V輸入電壓轉換成一個與包含一定數量紅
關鍵字:
LED 發光二極管 LED
在裝飾照明應用中,可用超高亮度紅、綠、藍光LED作為光源,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按占空比方式對若干只LED的發光亮度實現獨立的數字化控制,使其產生全彩動態變化效果。
1、 LED的排列結構
在這里引入了發光單元的概念,即將超高亮度紅、綠、藍光LED根據配色要求按一定比例構成發光單元,每個發光單元至少排列有一只紅光LED、一只綠光 LED和一只藍光LED,再將若干個同種結構的發光單元按一定形狀或圖案排列起來,形成線狀或面狀光源。在同一個發光單元中,LED應緊密排列,這樣可使得各LED的
關鍵字:
LED 發光二極管 LED
LED具有低耗能、高壽命的優點,因此許多特殊應用均會采用LED當作其發光源。然而,因為LED所需的電源為直流、低電壓,故在用于照明的LED驅動器設計中需考慮定電流輸出、能源轉換效率和功率因數等。
1、 低頻變壓器及半波或全波整流電路
低頻變壓器及半波或全波整流電路如圖1所示。該電路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成本低;缺點是體積大,采用電壓模式,LED的亮度會隨著電壓的變化而改變,無法提供定電流輸出,并且其浪涌電流較大。
圖1 低頻變壓器及半波或全波整流電路
圖1所示的
關鍵字:
LED 發光二極管 LED
1.按發光管發光顏色分
按發光管發光顏色分,可分成紅色、橙色、綠色(又細分黃綠、標準綠和純綠)、藍光等。另外,有的發光二極管中包含二種或三種顏色的芯片。根據發光二極管出光處摻或不摻散射劑、有色還是無色,上述各種顏色的發光二極管還可分成有色透明、無色透明、有色散射和無色散射四種類型。散射型發光二極管和達于做指示燈用。
2.按發光管出光面特征分
按發光管出光面特征分圓燈、方燈、矩形、面發光管、側向管、表面安裝用微型管等。
圓形燈按直徑分為φ2mm、φ4.4mm、φ5mm、φ
關鍵字:
LED 發光二極管 LED
一般最簡單的LED具有如圖1(a)所示的5 mm LED結構,而Lumileds 公司的封裝稱其為Luxeon,其構造如圖1(b)所示,采用改良的散熱方法可以用大電流得到1~5W的操作,圖1(c)及(d)是比較5mm LED與Luxeon 高功率LED的外部量子效率及光強度與電流的關系,可見高功率LED的性能比5mm LED要高很多。
圖1 (引自F.Wall等人的論文)
圖2是Nichia公司的高功率LED封裝圖,可以得到1.3W,同時Nichia公司有用氮氣充滿的金屬封裝,熱電阻為
關鍵字:
發光二極管 發光二極管 LED
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安裝使用簡單、體積相對較小的大功率LED器件在大部分的照明應用中必將取代傳統的小功率LED器件。由小功率LED組成的照明燈具為了滿足照明的需要,必須集中許多個LED的光能才能達到設計要求,但帶來的缺點是線路異常復雜、散熱不暢,為了平衡各個LED之間的電流、電壓關系,必須設計復雜的供電電路。相比之下,大功率單體LED的功率遠大于若干個小功率LED的功率總和,供電線路相對簡單,散熱結構完善,物理特性穩定。所以說,大功率LED器件的封裝方法和封裝材料并不能簡單地套用傳統的小功率LED器
關鍵字:
LED 發光二極管 LED
LED封裝技術大都是在分立器件封裝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與演變而來的,但卻有很大的特殊性。在一般情況下,分立器件的管芯被密封在封裝體內,封裝的作用主要是保護管芯和完成電氣連接。而LED的封裝則是完成輸出電信號,保護管芯正常工作,輸出可見光。這里既有電參數又有光參數的設計及技術要求,無法簡單地將分立器件的封裝技術用于LED的封裝。
LED的核心發光部分是由P型和N型半導體構成的PN結管芯,當注入PN結的少數載流子與多數載流子復合時,就會發出可見光、紫外光或近紅外光。但P
關鍵字:
LED 發光二極管 LED
LED是一種節能環保、壽命長和多用途的光源。專業咨詢機構預測全球高亮度LED市場將從06年的40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9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6.7%。中國大陸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中低端LED封裝生產基地。06年我國LED的產值為140億元,預計08年應用市場規模將達到540億元,到2010年國內LED產業的規模超過1000億元。
2000年至2003年之間,手機背光源的普及推動全球LED產業快速發展;從2007年起,筆記本電腦屏幕采用LED逐漸普及,是全球LED產業新的發展動力;未來高亮
關鍵字:
LED 芯片 封裝 發光二極管 LED
StrategyAnalytics公司最新研究報告指出,LED在汽車LCD背光及外部照明部分的應用將擴大。包括日亞、歐司朗、Lumileds在內的LED主要賣主目前正與汽車伙伴合作,以期搶得大塊市場份額,預計到2014年該部分市場價值10億美元。
內部LED應用將繼續構成汽車LED批量需求的主體,限制LED在前大燈上使用的規章壁壘正被突破,更多的LED將可用于汽車遠近光燈。
StrategyAnalytics表示,早期執行將受成本限制,LED外部照明應用超越傳統照明市場還需要兩年時間。與L
關鍵字:
LED LCD 背光 輔助駕駛 安全系統
當把白光LED應用在背光顯示或其他照明領域時,有兩個重要的理由來支持為什么需要以定電流的方式來驅動它。
① 采用定電流方式可保證白光LED工作在其額定電流的范圍內,因此提高了白光LED工作的可靠性。
② 可以獲得預期的白光LED工作電流的匹配度,使各白光LED的亮度和色度保持一致。
白光LED在20mA電流下,其正向電壓介于3.0V和4
關鍵字:
LED 發光二極管 LED
1、 提升電源調節器驅動白光LED的電路
白光LED的應用使閃光燈進入更新型的應用領域,它所顯出的可靠性、耐久性以及白光LED的功耗控制能力使這些器件極具吸引力。在采用白熾燈時,對器件的電源管理只是簡單的開關切換。然而白光LED不能直接采用閃光燈中的電池進行工作,因為它要求的電壓是介于2.8V和4V之間的,而相比之下電池電壓只有 1.8V~3V。電源管理的復雜性有所增加,因為白光LED的光輸出與電流相關,而白光LED的特征與電壓呈現出極端非線性的關系。解
關鍵字:
LED 發光二極管 LED
1 引言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基于移動通信網絡的服務功能正向工業控制和遙控領域擴展。為了適應這種需要,西門子公司推出新一代TC35i型無線通信GSM模塊,基于該模塊的短消息功能,可以快速、安全、可靠地實現用戶信息處理等功能,特別適用于控制中心與終端設備距離很遠或不便采用有線通信介質的場合。該系統由控制中心和若干顯示屏組成,控制中心實時將最新信息發送到各顯示屏,構成控制中心與顯示屏端的通信鏈路。
2 TC35i與單片機的硬件接口電路
TC35i可以快速安全可靠地實現系統方案中的數據、語
關鍵字:
TC35i GSM LED 發光二極管 LED
白光LED被普遍用作便攜式設備LCD的背光光源,原因是它們的復雜程度低、成本低且尺寸小于CCFL背光光源。PDA、移動電話和數碼相機等便攜式設備已逐步過渡到彩色LCD顯示屏,因此,越來越多的產品需要背光光源。白光LED已成為一種通用的照明光源。單色顯示器可以使用電致發光背光燈或彩色LED 作為背光光源,而彩色顯示器則需要白光燈源,以正確顯示色彩。目前提供白光燈源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白光LED和CCFL。CCFL在筆記本電腦中已經應用了很多年,但是考慮到光源尺寸、復雜性及
關鍵字:
LED 發光二極管 LED
技術性能及主要技術性能指標
256級灰度led顯示控制系統由:多媒體卡、長線驅動、幀控器及顯示單元構成。多媒體卡主要功能是能夠將計算機的顯示內容進行數字化(本身也完成vga 顯卡功能),同時也能對外部輸入的視頻信號采樣,轉換成數字化信號輸出,以供顯示屏使用。長線驅動卡是將多媒體卡輸出的數字信號轉換為RS422接口信號,以便于長距離傳輸。在主控計算機與顯示屏相距較遠的情況下(350m內)采用這樣差分傳輸方式能獲得可靠的結果。傳輸介質為五類雙絞線。 
關鍵字:
雙基色LED電子顯示屏 發光二極管 LED
mini-led介紹
MiniLED 是次毫米發光二極管,指芯片尺寸介于 50~200μm 之間的 led。MiniLED是為了解決傳統led分區控光粒度不夠精細的問題而研發的,發光晶體更小,單位面積背光面板能夠嵌入的晶體數量更多,同一塊屏幕上可以集成更多的背光燈珠。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