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每年一度的全球首席信息官和技術高管調查顯示,首席信息官和IT領導者必須采取行動縮短價值實現時間 (Time to Value) 并通過數字投資推動企業收入和利潤的增長。 Gartner研究副總裁Daniel Sanchez Reina表示:“首席信息官在兌現數字紅利方面的壓力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期待著在數字資產、渠道和數字業務能力上的投資能夠推動前所未有的增長,而且業務領導層現在希望看到這些靠數字化推動的改進反映在企業的財務數字上。” “首席
關鍵字:
Gartner 首席信息官 數字投資
Gartner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量總計6800萬臺,較2021年第三季度下降19.5%。這是自1990年代中期Gartner開始追蹤PC市場以來該市場所出現的最大下降。該市場已連續四個季度出現同比下降。Gartner研究總監Mikako Kitagawa表示:“PC市場在本季度可能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下降。雖然供應鏈中斷問題終于有所緩解,但由于消費者和企業市場對PC的需求疲軟,該市場目前正面臨著高庫存這一主要問題。許多消費者在過去兩年已經購買了新的PC,因此
關鍵字:
Gartner PC出貨量
Gartner發布了影響安全支出增長的三個因素。這三個因素分別是:遠程和混合辦公模式的增加、從虛擬專用網絡(VPN)向零信任網絡訪問(ZTNA)的過渡以及向云端交付模式的轉變。 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Ruggero Contu表示:“疫情加快了企業采用混合辦公模式和上云的速度,同時企業也變得日益分散,這給負責保護企業安全的首席信息安全官出了一道難題。” 他表示:“現代首席信息安全官需要關注由于上云、信息技術(IT)/運營技術(OT)與物聯網(IoT)的融合、遠程辦公、第三方基礎設施
關鍵字:
Gartner 安全支出
數字經濟是一項重要的戰略舉措。Gartner預測,到2025年,60%的大型企業機構會在分析、商業智能或云計算領域采用一種或多種隱私增強計算技術。到2022年,90%的企業將明確提出把信息視為一項關鍵的企業資產,將分析視為企業的一項基本能力。在中國,數據共享對于發展數字經濟至關重要。自2020年起,中國政府已經將數據視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外的第五大生產要素。數據共享為企業帶來了許多機會,讓他們能夠借助外部數據做出更精準的業務決策,通過數據變現創造更多收入來源,以及與合作伙伴創建更廣泛的生態系統。
關鍵字:
數據共享 Gartner
Gartner 2022年中國信息和通信技術成熟度曲線顯示,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在國內的發展勢頭逐漸增強。如果運用得當,RPA可以幫助用戶建立自動化工作流完成任務,提高企業機構生產率。然而實際上很多RPA項目并不順利,其中一個原因在于IT領導者使用這項技術的場景可能并不合適。此外,RPA供應商篩選流程也很復雜,領導者可能缺乏必要的資源或企業級支持來做好這項工作。圖1總結了中國RPA項目需要避開的三大陷阱。圖1?中國PRA項目需要避開的三大陷阱使用四大原則篩選用例RPA是眾多自動化技術中的一
關鍵字:
RPA項目 Gartner
【網易科技9月29日報道】Gartner發布2022年最新全球服務器市場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球服務器市場增長強勁,出貨量為668.9萬臺,同比增長11.8%,銷售額566.5億美元,同比增長24.1%。2022年上半年,浪潮信息保持全球第二,中國第一,目前AI服務器市占率20.9%,多節點服務器市占率13.1%。
關鍵字:
Gartner 服務器
Gartner發布《2022年中國智慧城市和可持續發展技術成熟度曲線》,幫助政府和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首席信息官(CIO)評估新興趨勢與技術的成熟度及其對智慧城市和可持續發展計劃的影響。 Gartner研究副總裁相斌斌表示:“中國的‘十四五’規劃(2021—2025)將增進民生福祉、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推動綠色發展和實現低碳經濟列為發展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務。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些影響和后果是永久性的,改變了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疫情期間,許多新興技術的需求都出現了增長,這并非巧合。在今年的中國智慧城市和可持續
關鍵字:
Gartner 智慧城市 可持續發展 成熟度曲線
Gartner《2022年中國信息和通信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稱,為了創造數字收入和提高運營可持續性,中國企業的首席信息官應該重視以下四個步驟:通過賦能數字業務發現新的機會、利用可組合架構獲得以業務為導向的信息和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提高安全和數據隱私保護以及通過對應用和基礎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來提高業務敏捷性。 自2021年3月發布“十四五”計劃(2021-2025年)以來,中國政府已經出臺了多項旨在實現可持續經濟增長的新法規和舉措。這些舉措必將影響到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新技術與實踐已成為助
關鍵字:
Gartner 信息和通信技術成熟度曲線 元宇宙
Gartner 2022年云平臺服務技術成熟度曲線顯示,集成平臺即服務(iPaaS)和低代碼應用平臺(LCAP)技術將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達到生產成熟期(Plateau of Productivity)。 技術達到生產成熟期的標志是該技術的現實影響得到證明和接受。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對風險下降程度感到滿意,這兩項技術的采用開始進入到快速增長階段(見圖一)。 Gartner杰出研究副總裁Yefim Natis表示:“企業上云正在推動iPaaS市場的增長。iPaaS已在全球進入到主流采用起
關鍵字:
Gartner 云平臺服務技術 成熟度曲線 iPaaS
· 元宇宙、超級應用和Web3是推動沉浸式體驗發展的核心技術。· 云可持續性和數據可觀測性正在幫助技術人員滿足新興業務需求。· 自主系統和因果AI正在支持AI模型創建與部署提速。 Gartner 2022年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列出了25項值得關注的新興技術,這些技術正在推動沉浸式體驗的
關鍵字:
Gartner 沉浸式體驗 AI自動化 元宇宙
根據Gartner的最新預測,2022年全球半導體收入預計將增長7.4%,相比上一季度預測的13.6%有所下降并且遠低于2021年的26.3%。 Gartner研究業務副總裁Richard Gordon表示:“雖然芯片短缺正在得到緩解,但全球半導體市場正在進入到一個疲軟期并將持續到2023年末,到那時半導體收入預計將下降2.5%。半導體終端市場已出現疲軟,尤其是那些受到消費者支出影響的市場。通脹、稅收和利率的上升加上能源和燃料成本的提高正在給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造成壓力,影響他們在個人電腦、智能手
關鍵字:
Gartner 全球半導體
Gartner今日公布的網絡安全重要趨勢預測顯示:高管績效評估將越來越多地與網絡風險管理能力掛鉤;未來三年內,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國家將通過立法對勒索軟件應對措施進行規范;安全平臺整合將保障企業機構即便在惡劣環境中也能快速發展。 在近期召開的Gartner安全與風險管理峰會的開幕主旨演講中,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Richard Addiscott和執行副總裁Rob McMillan探討了Gartner網絡安全專家提出的重要趨勢預測,這些預測可幫助安全和風險領導者在數字時代取得成功。 A
關鍵字:
網絡安全 Gartner
根據Gartner的研究,隨著全球隱私法規數量的不斷增加,企業機構應關注五項重大隱私趨勢,以應對保護個人數據和遵守監管要求方面的挑戰。 Gartner研究副總裁Nader Henein表示:“根據Gartner的預測,到2024年末,全球75%人口的個人數據將得到現代隱私法規的保護。這一監管方面的進步已成為推動企業機構加強隱私保護的主要動力。由于多數企業機構尚未形成專門的隱私保護實踐,隱私保護責任落到了技術人員身上,更確切地說,落到了首席信息安全官所領導的安全團隊身上。” 未來兩年,幾
關鍵字:
隱私 Gartner
中國政府和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重視,使中國的分析平臺市場也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到2023年,在數字化轉型這一宏觀大趨勢和自助式分析(以及增強分析和商業智能)解決方案的共同推動下,分析平臺的總體采用率將從35%上升至50%。 Gartner將分析平臺定義為以下幾個類別:企業報表平臺、分析和商業智能平臺、AI和數據科學平臺、分析和商業智能(ABI)自定義應用、位置智能平臺。 中國分析平臺市場的營收將繼續增長,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6億美元。Gartner的預測顯示,中國分析平臺市場到2
關鍵字:
分析平臺 Gartner
1 半導體市場在供需兩端均受到沖擊目前局勢和世界環境存在非常多的不確定因素。從
供應端來看,首先受中美關系影響,美國對中國禁運,
并要對中國國內部分半導體企業進行封鎖,或者是通過
一些設備、技術的“卡死”來阻止中國半導體公司的成
長。其次俄羅斯和烏克蘭危機,也造成了一部分的原材
料價格上升。再次,歐美的政治環境認為中國臺灣的地
緣問題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過目前中國正在不斷地
加強整個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市場也在切換新的產能、
設備和原材料。比如:前不久因俄羅斯和烏克蘭危機影
響,半導體市
關鍵字:
202206 Gartner 半導體 市場
gartner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gartner!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gartner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gartner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