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ination Technologies?近日宣布推出基于其Ensigma Wi-Fi技術的最新硅知識產權(IP)產品??IMG iEW400?。iEW400集成了射頻(RF)和基帶,專為物聯網(IoT)、可穿戴設備和可聽戴設備等低功耗和電池供電型應用而設計。iEW400基于最新的IEEE 802.11ax Wi-Fi 6標準,可通過如下一系列新功能提供更強大的性能、吞吐量和節能性:●? ?以20/40MHz頻寬運行:支持低數據速率應用,
關鍵字:
IP RF IoT
新的64位ARCv3 ISA支持52位物理和64位虛擬地址空間,可以高效地訪問更大的存儲器ARC HS5x(32位)和HS6x(64位)處理器從1核擴展到12核,單核性能高達13,750 CoreMarks和8750 DMIPS新款HS6x處理器采用64位流水線和寄存器組,并向后兼容現有的ARC EM和HS系列MetaWare開發工具套件簡化了高度優化的高密度代碼開發和調試新思科技今天宣布推出面向高性能嵌入式應用的全新DesignWare? ARC? HS5x和HS6x處理器IP系列。32位ARC HS5
關鍵字:
新思科技 64位 ARC處理器 IP
?UltraSoC?與?Canis Automotive Labs?日前宣布了一項合作,旨在解決汽車行業中最嚴重的信息安全漏洞之一:CAN總線內部缺乏安全功能;而CAN總線通常用于連接諸如剎車、轉向、發動機、安全氣囊、門鎖和車頭燈等車載系統。兩家公司的合作將帶來基于硬件的入侵檢測和緩解技術,以防控CAN總線上常見的攻擊,其中包括自動硬件防欺騙、防御位層級攻擊(諸如Bus-Off攻擊和位故障)、以及抵御拒絕服務(DoS)類型的攻擊等。雙方合作的重心是部署Canis L
關鍵字:
CAV DoS CAN IP
近日,據外媒the verge報道,ARM于26日正式公布了其最新產品Cortex-A78 CPU和Mali-G78 GPU,并表示將用于2021年及以后的下一代旗艦智能手機。
關鍵字:
ARM CPU GPU NPU
時間來到五月末,照例又到了 ARM 公布新一代移動芯片設計的時候。今年他們總共帶來了兩款新的 CPU、一款 GPU 和一款 NPU,其中 CPU 的部分進步可謂相當明顯。首先是?Cortex-A77?的后繼方案?A78,在保持相同功耗的前提下,3GHz A78 配合 5nm 制程能實現的性能要比 2.6GHz A77 配合 7nm 制程的方案高出 20%。若是在同樣性能的條件下做對比,前者的功耗則要比后者低出 50% 之多,同頻率下 A78 的性能升幅為 7%。若是將采用 D
關鍵字:
ARM CPU GPU NPU
近日,業界領先的RISC-V 處理器、平臺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上海賽昉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發布最新CPU內核商業計劃,并同時推出S2自主內核架構及CPU在線生成平臺。該CPU內核商業計劃稱之為“滿天芯”計劃——在國內注冊成立的企業,不僅可以免費獲得賽昉科技自主產權的商用RISC-V處理器IP,同時還將獲得賽昉科技CPU在線生成平臺的使用權限,可實現處理器在線定制的體驗。該計劃對于商業產品開發、科研及出于教學目的的企業、科研院所或教育機構等均可適用。此次“滿天芯”計劃所開放的免費商業內核是由賽昉科技研發團隊開發的
關鍵字:
處理器 CPU
此前國產CPU在服務器領域獲得中國電信的訂單,隨后在消費級市場也開始有突破。在5月8日,英眾科技聯手上海兆芯推出了基于16nm國產x86處理器的臺式機、一體機、MINI-PC、筆記本、加固型筆記本及工控機等新品。目前兆芯是AMD/Intel之外,具有x86授權的唯一公司,他們去年推出了新一代KX-6000系列處理器,基于16nm工藝,其是國內首款主頻達到3.0GHz的國產通用處理器,且支持雙通道DDR4-3200內存。據了解,新一代兆芯國產通用處理器是采用SoC系統芯片設計,集成度很高,同時性能得到進一步
關鍵字:
兆芯x86 CPU
Arm公司的 Cycel Models是100%周期精確的Arm IP模型,用于性能分析和精確的評估Arm IP。Cycle Models是由Arm RTL直接編譯而來,保留了完整的功能以及精準的周期,借助Cycle Models,您可以放心的選擇和配置Arm IP,還可以自信地做出體系結構決策、優化系統性能,并在芯片可用之前做裸機固件開發。視頻介紹:Cycle Models特點1.?? 精準的IP性能參考Cortex處理器和系統IP,包括NIC,CCI,CCN,以及CMN連接的精確周
關鍵字:
ARM IP
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昨晚發布了2019年報,營收31.16億美元,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為2.347億美元,同比增長75%。中芯國際還提到14nm工藝在去年底量產,并貢獻了1%的營收。先進工藝正是中芯國際今年發展的重點,目前公司已經開發了14/12nm多種特色工藝平臺。量產的14nm工藝已經可以滿足國內95%的芯片生產,根據之前的消息,中芯國際的14nm產能年底將達到15K晶圓/月,之后就不會大幅增長了,重點會轉向下一代工藝——N+1及N+2代FinFET工藝。之前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博士首次公開
關鍵字:
中芯國際 7nm CPU
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昨晚發布了2019年報,營收31.16億美元,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為2.347億美元,同比增長75%。中芯國際還提到14nm工藝在去年底量產,并貢獻了1%的營收。先進工藝正是中芯國際今年發展的重點,目前公司已經開發了14/12nm多種特色工藝平臺。量產的14nm工藝已經可以滿足國內95%的芯片生產,根據之前的消息,中芯國際的14nm產能年底將達到15K晶圓/月,之后就不會大幅增長了,重點會轉向下一代工藝——N+1及N+2代FinFET工藝。之前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博士首次公開
關鍵字:
中芯國際 7nm CPU
代華斌,秦占陽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陜西?西安?710075)摘? 要:數據傳輸就是依照適當的規程,經過一條或多條鏈路,在數據源和數據宿之間傳送數據的過程。也表 示借助信道上的信號將數據從一處送往另一處的操作。基于LabVIEW FPGA數據傳輸技術是基于網絡傳輸的一 種,它具有TCP傳輸和UDP傳輸兩種方式,為了保證傳輸過程中不產生數據丟失,本文通過重新構造數據類型 并通過打包與接包的方式進行數據交換,保證了數據在高速采樣條件下的連續性與穩定性,為底層FPGA硬件 向上位機數據交換提供
關鍵字:
202004 FPGA abview TCP/IP UDP 數據復用
隨著榮耀30S在網絡上的曝光,該款新機將會首發麒麟820處理器的傳聞也是塵囂甚上。而根據熟悉內情的網友最新披露的消息稱,麒麟820處理器確將由榮耀首發登場,采用的是6納米制程工藝,并集成有巴龍2000 5G基帶芯片,至于CPU則升級為A77構架,同時華為在今年可能會三款全新芯片陸續登場,共同特色是CPU構架會全面升級,將分別用于中端,高端和旗艦機型。傳集成5nm基帶芯片作為麒麟810處理器的升級換代產品,定位中端的麒麟820再次在制程工藝上領先對手已不是什么新鮮話題,此前便有爆料稱,麒麟820處理器將會采
關鍵字:
華為 5G CPU
據網友投稿,推特用戶@blueisviolet爆料微軟下一代主機Xbox Series X將采用游戲主機上最復雜的CPU,擁有多個CPU集群,單個集群內有多個CPU核心,以及同時使用ARM和x86處理器架構,此外SoC工藝可能為7nm。結合Wccftech的報道,略有遺憾的是目前無法證實這些信息,由于隱私設置也無法在LinkedIn搜索到相關的AMD工作人員信息,所以目前只能當做傳言看待。不過根據此前多方報道的信息,可以確定次時代主機會采用更強的硬件以及新技術,性能相較于本世代主機會有巨大的提升。此前曾多
關鍵字:
微軟 Xbox Series X CPU
AMD的銳龍處理器在去年的7nm Zen2架構上終于實現了趕超,在工藝及性能上都有優勢,這是過去幾十年來都很少見的。不過對Intel來說,官方對友商的競爭似乎輕描淡寫,認為CPU份額下降是他們產能不足引起的。Intel CFO首席財務官George Davis日前參加了摩根斯坦利的TMT大會,談到了很多問題。在他看來,Intel的CPU份額下滑主要原因跟他們自己有關,是由于產能不足導致的,尤其是在核心較少的低端市場上,因為Intel應對產能不足的一個策略就是優先保證高端酷睿/至強產品,奔騰、賽揚等低端CP
關鍵字:
Intel CPU 7nm
x86 CPU處理器市場風起云涌,尤其是Intel、AMD這幾年打得熱火朝天,那么雙方如今各自占據著多少市場呢?這一年來有何變化?現在,我們拿到了著名市調機構Mercury Research的最新統計數據,一起來看。在2019年第四季度的整個x86處理器市場上,Intel占據著84.4%的份額,AMD則是15.5%,二者之間差了仍然5.4倍。當然,相比2018年第四季度,AMD和Intel之間的差距已經大大縮小,那時候雙方的體量差是足足7倍,一年之間AMD提高了3.2個百分點,進步明顯,但還不足以撼動大局
關鍵字:
x86、CPU、Intel、AMD
cpu ip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cpu ip!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cpu ip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cpu ip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