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曾經遭受過來自美國谷歌等科技巨頭公司的斷供危機,雖然現在事態有所緩和,但華為早有兩手準備。
關鍵字:
華為 ARM RISC-V
RISC-V的發展前景如何?近日,在兆易創新推出基于RISC-V內核的微控制器GD32V發布會上,倪光院士認為,未來RISC-V很可能發展成為世界主流CPU之一,從而在CPU領域形成Intel、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關鍵字:
201909 RISC-V CPU
據臺灣地區《電子時報》報道,過去10年華為堅持自主研發芯片的大計,已由旗下海思完成大半。不過近期在臺灣半導體上、下游產業鏈中流傳,面對當前的局勢變化,華為已經將堅持自主研發芯片的大計進行了升級。
關鍵字:
海思 CPU GPU
處理器的設計和制造似乎讓很多人感覺神秘,對此,Intel高級首席工程師Ophir Edlis在以色列對Forbes敞開了心扉。
關鍵字:
英特爾 10nm CPU
憑借Zen2架構的銳龍3000以及Navi架構的RX 5700系列顯卡,AMD在Q3季度終于在CPU、GPU市場上都拿出了有競爭力的產品,而且都是7nm工藝的,這點上比Intel、NVIDIA都要領先。
關鍵字:
AMD 英特爾 7nm CPU
集微網7月19日消息,在廈門海滄舉行的2019集微半導體峰會,與會有近300家國內外最頂尖的半導體企業,共商產業發展的創新路徑、在新挑戰下的行業應對與合作等,其中,知識產權(IP)成為會上、會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產業間積極尋找創新的模式以促進產業創新、提升產業話語權與安全。為順應產業界的踴躍需求,在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知識產權局)、海滄區政府大力支持與指導下,在峰會期間,集微網隆重宣布聯合眾多半導體產學研具代表性的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成立“廈門‘一帶一路’半導體知識產權聯盟”(下稱“半導體知識產權聯盟
關鍵字:
ARM 中國聯通 物聯網
2017年9月,Intel發布了全新的神經擬態芯片“Loihi”,之后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還成立了Intel神經擬態研究社區(INRC),推動神經擬態計算的發展?,F在,Intel宣布了代號“Pohoiki Beach”的全新神經擬態系統,包含多達64顆Loihi芯片,集成了1320億個晶體管,總面積3840平方毫米,擁有800萬個神經元、80億個突觸。Intel Loihi芯片采用14nm工藝制造,集成21億個晶體管,核心面積60平方毫米,內部集成3個Quark x86 CPU核心、128個神經擬態計
關鍵字:
英特爾 CPU 處理器 大腦神經擬態
AMD首批7nm銳龍桌面處理器將于7月7日上市,一共5款,其中最便宜的是銳龍5 3600,6核12線程設計,65W TDP,頻率3.6/4.2GHz,建議零售價1599元。
關鍵字:
AMD 7nm CPU-Z 銳龍5 3600
芯片是信息產業的靈魂,通用CPU(中央處理器)可以說是芯片中的“珠峰”。自主研發CPU,難度很大。
關鍵字:
龍芯 CPU 產業化
商用RISC-V處理器IP和硅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SiFive昨日宣布,公司完成了新一輪的6540萬美元的投資,高通則是其中的重要參與者。除了高通,英特爾和三星也為該公司投入了一些資金。
關鍵字:
ARM RISC-V
arm創始人Hermann·Hauser聲稱,暫停與華為的合作將對arm造成“難以置信的損害”。
關鍵字:
arm 華為
說到華為的麒麟芯片小編還是很自豪的,但是很多網友都不這么認為,他們說華為芯片架構都是國外的有什么了不起。確實華為的麒麟芯片確實采用了國外的ARM架構,然而三星蘋果就不是用APM的構架嗎?答案是三星蘋果也是用的ARM架構。
關鍵字:
蘋果 三星 華為 ARM
在5G面前,誰都不想落后。英特爾離場后,5G基帶市場上的玩家還剩高通、華為、三星和聯發科。最近幾年,聯發科在手機處理器市場上的存在感已經愈發微弱,能否借助5G重新翻身相當重要。
關鍵字:
聯發科 ARM
華為被美國一次次“拉黑”的熱議,在這短短的十幾天已經傳的沸沸揚揚。然而,ARM斷供卻讓人出乎意料。近日,ARM又正式發布了全新的CPU內核Cortex-A77和GPU內核Mali-G77 GPU以及 Arm機器學習(ML)處理器。這一發布引起了大眾的熱議, ARM新一代內核意味著更強悍的旗艦機,那么對華為麒麟是否有影響呢?
關鍵字:
ARM 華為 A77 G77 ML
從去年的中興到今年的華為,中國的半導體芯片卡脖子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這兩起制裁事件加劇了國內科技公司的危機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對企業發展來說是個嚴重隱患,一旦斷供后果不堪設想。
關鍵字:
英特爾 CPU 處理器 國產 半導體
arm cpu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rm cpu!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rm cpu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rm cpu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