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聯發科天璣系列5G芯片迎來新成員“天璣700”,面向主流大眾5G市場,將帶來更加物美價廉的5G終端。至此,聯發科天璣系列已經全面覆蓋旗艦、高端、中端、大眾市場,包括天璣1000+、天璣1000、天璣1000L、天璣820、天璣800、天璣800U、天璣720、天璣700等眾多型號。天璣700雖然定位不高,但仍然采用最新的7nm工藝,而且繼續支持先進的5G技術,包括5G雙載波聚合(2CC 5G-CA)、5G雙卡雙待(5G DSDS)、高速清晰的5G VoNR語音服務、NSA/SA雙模,5G峰值
- 關鍵字:
聯發科 天璣700 7nm 5G
- 11月11日凌晨消息,聯發科技舉行了一場線上全球媒體溝通會。會議上,聯發科技執行副總經理暨財務長顧大為透露,今年公司目標營收是超過100億美元,預估研發投入將會超過25億美元。據了解,在營收方面,聯發科技第三季度已經實現了創紀錄的季度收入和利潤。報告顯示,聯發科第三季度實現營收新臺幣972.75億元(約合人民幣227.82億元),同比增長44.7%%;實現凈利新臺幣133.67億元(約合人民幣31.3億元),同比增長93.7%。聯發科表示,第三季營收較前季及去年同期增加,主要因智能手機芯片市占率增加與5G
- 關鍵字:
聯發科技 6nm 5G
- 2020年11月5日至10日,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大會期間,高通公司(Qualcomm)全面展示了5G前沿技術、5G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創新應用以及5G擴展至全新領域的技術成果,進一步展現了高通與中國伙伴共同努力所收獲的累累碩果。 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引領下,中國正徐徐拉開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的新時代序幕,中國的新機遇、新發展也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活力。第三屆進博會尚未落幕,高通就已經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早早簽
- 關鍵字:
高通 5G
- 2020年11月9日下午,紫光展銳舉辦了2020秋季線上發布會。紫光展銳CEO楚慶闡釋了新展銳的企業戰略——“人民的數字世界”,同時還重磅發布了旗下一系列芯片及解決方案,包括:首款5G NB-IoT芯片V8811、芯片級智能座艙芯片解決方案A7862、國內首顆車規級雙頻定位芯片A2395、國內首個5G射頻前端解決方案、旗艦級智能手表平臺W517。同時,還攜手中國聯通發布了首款支持5G網絡切片技術eSIM版CPE終端——聯通第二代5G CPE
VN007+。來自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
- 關鍵字:
紫光展銳 5G
- 11月9日,5G板塊表現活躍,截至發稿,捷捷微電、同益股份、科信技術漲停,揚杰科技、創世紀等多股走高。 中國電信近日宣布在全球運營商中率先規模商用5G SA網絡,支持eMBB、URLLC、mMTC三大應用場景,打造新基建核心設施。據悉,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已提前完成全年5G共建共享建設任務,累計開通超過32萬個5G基站,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共建共享5G網絡,年底前雙方還要增加5.8萬個5G基站的建設任務。截至目前,已有207款5G終端獲得入網許可,其中包括34個品牌的180款5
- 關鍵字:
股票 5G
- 作為5G行業的領導者,美國巨頭高通早早地就公布了5G專利收費標準。按照該美企的規定,全球廠商每賣出一部5G單模終端(5G手機),就必須繳納收入的4%給高通;如果是雙模,這一費用將達到5%。那么,5G專利數量更多的華為會怎么收費呢?最新消息顯示,盡管屢次傳出要在5G專利技術上收費的消息,但實際上華為尚未公布具體的5G專利收費對象和標準。不過,據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數據顯示,截至6月2日,中企包攬全球34.02%的5GSEP,而華為則以3147項的5G必要標準專利,領跑5G行業。可以看出,作為全球
- 關鍵字:
5G
- 10月下旬,蘋果公司正式發布了2020年全新的智能手機產品系列——iPhone 12系列。細心的人會留意到,只有美版的iPhone 12系列新機支持5G毫米波,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版本都不具備對毫米波的支持,而只支持Sub-6GHz頻段。 為什么同樣是5G手機,蘋果公司卻推出了美國“特供”呢?其實,這是由于各國選擇的5G方案不同導致的。 “選擇不同的5G方案,是各國分別基于各自實際的選擇。”東南大學信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工程系主任陳繼新教授表示,兩種方案各有優劣,而毫米波也是下一階段
- 關鍵字:
蘋果手機 5G 毫米波
- 去年10月31日我國正式開啟5G商用大門,在商用了一年的時間里,無論是發展的廣度、深度還是發展速度,我國5G建設均超出了年初預期,并且實現了全球領先。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累計建設5G基站69萬個,僅中國移動而言,截至10月15日,全國累計開通超過35萬個基站,也算是提前完成全年建設任務,而5G客戶也已突破1億;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合建的5G基站已有30萬個;此外,注冊資本高達1012億元的中國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式在京成立,成為國內第四大運營商。但不管官方給出的數據是多么的富麗堂皇,用戶的使用體驗才是
- 關鍵字:
5G
- 全球領先的通信與信息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京信通信系統控股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或「集團」),宣布與多個領先的運營商在歐洲、中東和北非、亞太地區、澳州等地,開展Open RAN技術驗證和試驗。京信通信提供的開放無線電解決方案正在大規模試點,并計劃于明年第一季度實現商用。Open RAN技術驅動無線接入網路(「RAN」)架構創新。市場分析人士預測,Open RAN市場到2025年將帶來50億美元的機遇1。作為領先的無線電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電信基礎設施項目(「 TIP」)的OpenRAN項目組成員,京信通信積極參
- 關鍵字:
O-RAN
- 英國《金融時報》10月29日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只要芯片公司不將芯片用于華為的5G業務,美國將允許越來越多的芯片公司向華為提供組件。報道援引一位參與了與美國政府對話的半導體行業高管稱,美國商務部“在最近的談話中已經向公司告知,雖然在處理供貨華為的許可時會面臨拒絕,但如果你們能證明你們的技術不會支持5G,這一問題就可以被克服”。此前,三星顯示已獲得美國商務部許可證,可向華為供應OLED面板。但目前獲得批準的只是面板部分,芯片(用于面板驅動的半導體芯片)部分未包括在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表示,美方指責
- 關鍵字:
華為 5G
- 10月28日消息,2020聯想創新科技大會正式開啟,今年的主題是“聯想智慧中國”。聯想集團董事長CEO楊元慶做了開場主題演講。楊元慶表示,今年是個特殊年份,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給人類社會在身心健康和經濟發展帶來了磨難。為推動社會早日從疫情中全面恢復,推動經濟重啟,科技將大有可為。楊元慶認為,這樣的“新常態”催化了IT信息技術、CT通信技術、OT運營技術的融合進程。楊元慶具體介紹了聯想在“端-邊-云-網-智”架構方面成績。在端方面,5G商用化讓海量的設備連接成為可能。說是設備,實際上它在各種場景下將是硬件、軟
- 關鍵字:
聯想 5G
-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世界超高清視頻(4K/8K)產業發展大會將于11月2日—3日在廣州舉辦。本次大會的主題是“超清視界,5G賦能”,主要內容包括開幕式、主論壇、八場分論壇,4K/8K成果展示以及一系列重大成果發布、對接交流等活動。超高清視頻是繼視頻數字化、高清化之后的新一輪重大技術革新,將帶動視頻采集、制作、傳輸、呈現、應用等產業鏈各環節發生深刻變革。此次大會旨在探討在全球5G商用加快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背景下,超高清視頻產業進一步加強國內外交
- 關鍵字:
4K 8K 5G
- NEC Corporation (NEC; TSE: 6701)與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日前宣布,雙方已協手為Rakuten
Mobile設計出一款適用于5G網絡的大規模MIMO天線無線電單元。該無線電單元采用ADI第四代寬帶RF收發器解決方案,可實現高精度的大規模MIMO,并且具有5G開放式vRAN(虛擬無線接入網)接口,可滿足Rakuten
Mobile端到端全虛擬化云原生移動網絡的需求,通過3.7GHz大規模MIMO*1和
- 關鍵字:
NEC ADI 5G
-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在24日結束的2020中國計算機大會上,國內計算機領域的專家和企業家們圍繞5G未來的發展進行了探討。5G商用邁出堅實步伐,加速到來的5G時代。 除了網速更快 還能如何應用? 工信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已開通5G基站69萬個,連接用戶數超過1.6億。隨著5G普及和應用,這樣的場景正在成為現實。超市通過智能攝像頭,可以了解顧客在哪個貨架前停留最久、對哪個商品最關注,幫助進貨決策;用戶走到一家店門口,通過手機拍攝進行AI交互,就知道這家店的口味、評價和平均價位
- 關鍵字:
5G
- 據GSMArena報道,10月24日早些時候的拆解顯示,iPhone
12系列使用的是X55調制解調器(又稱基帶)。去年蘋果與高通重歸于好,法院的和解文件揭示了蘋果和高通雙方的未來:兩家公司同意在2020年的發布會上使用X55,蘋果將在2023年之前使用高通5G調制解調器。
- 關鍵字:
蘋果 高通 5G
5g ran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5g ran!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5g ran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5g ran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