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12日說,為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中國今后將進一步優化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環境,進一步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作用、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積極支持創新型企業實施高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
張曉強在深圳舉行的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十年成就頒獎大會上說,近10年來,中國高技術產業的國際地位明顯提升,培育出一批新興產業。去年,中國高技術制造業規模已居世界第二,高新技術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接近20%。
他說,盡管10年來中國高技術產業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中國高技術產業化仍然是當前中國
- 關鍵字:
高新技術 自主創新
- 中新社深圳十月十一日電 (記者 鄭小紅 陳文)第十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今晚開幕,此次以“科技改善民生、創新改變世界”為主題的的交易會,將成為當今重大的科技成果的大聚會。
民生主題方面,以抗震救災、災后重建中的科技運用以及新能源、節能環保、海洋經濟、生物醫藥、航天科技為重點,集中展現科技在改善民生,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在本屆高交會亮相的多款機器人、電動汽車、電子樂譜等高科技產品,將直觀展現科技創新給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帶來的變化和影響。
時代特色
- 關鍵字:
高新技術 科技創新 知識產權 半導體
- 中關村20年發展中有過很多的爭議,這些爭議的背后是國人對科技園區發展的關注,也是園區發展必須要認真思考的地方。
1988年5月,國家正式準備建立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 0年來,中關村經歷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所有痛苦與歡欣。前不久,中關村管委會主任戴衛撰文稱,“未來20年中關村將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但在5年前,人們還在談論“中關村之死”、“中關村之痛”、“失落的中關村&r
- 關鍵字:
中關村 高新技術 TD-SCDMA 科技園區
- 高新技術產業與金融存在互促共進的關系,高新技術產業化需要金融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技術經濟系統是分為多階段的,由于各個階段和各個環節的投融資的金融價值不同,對投融資需求的方式和數量也不同,從而導致對金融工具多樣性的需求。高新技術產業成長根據各個階段的目標、主體和特點不同,需要選擇 私募股權基金、資本市場等不同的渠道融資和方式。
美國次貸危機沖擊全球經濟,如何認識次貸危機對高新技術企業投融資模式的影響?如何應對和化解這種沖擊?金融創新大都出現在危機爆發后,那么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對高新技術產業的金融創
- 關鍵字:
高新技術 美國
- 最近,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的工作人員正為高新技術企業的認證而發愁。
一周前,他們接到了由國家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及其附件。
此文件于4月25日在三部委網站上正式公布。
“我們正在研究具體的執行辦法,總體看政策是收緊了。”4月25日,某官員告訴記者,“深圳能通過新‘高新’認證標準的企業不會超過60%,其它城市通過率估計更低。”
但最讓地方官員棘手的是
- 關鍵字:
高新技術 深圳
- 2007年上半年廈門市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99.0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82%;銷售收入692.8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82%;出口交貨值303.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81%。上半年有37家企業產值增長幅度超過20%,其中,4家企業的產值增長幅度超過100%。 上半年,電子信息、新材料及先進制造業作為廈門市高新技術產業的三大支柱產業,其實現的總產值分別占全市重點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的53.3%、17.2%及13.4%,合計共占83.9%。三資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的工業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高新技術 廈門
- 中國科技部消息,為了落實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及《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總體要求,科技部于近日頒布了《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及環境建設(火炬)“十一五”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火炬綱要》)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高新區綱要》)。《火炬綱要》明確了“十一五”期間火炬工作的四個發展目標,針對產業化發展中的不足,營造創新環境,提出了九項重點工作:一是建立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高新技術產業化
- 關鍵字:
測量 測試 高新技術 規劃綱要 十一五
高新技術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高新技術!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高新技術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高新技術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