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3 月 28 日消息,蘋果今日向 Studio Display 顯示器推送了 16.4 固件更新,增加了對新的 Pro Display Calibrator 功能的支持,并提高穩定性。IT之家小伙伴可以將 Studio Display 連接到 Mac 設備來更新固件版本。前往“系統設置”>“常規”>“軟件更新”來檢查更新。增加了對使用 Pro display Calibrator 進行顯示器現場重新校準的支持。啟用可能需要通過內部光譜輻射計進行
關鍵字:
蘋果
3 月 26 日消息,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報道稱,蘋果在其開發過程的后期改變了 iOS 17 的策略,添加了幾項新功能,這表明該更新可能比之前想象的更重要。Gurman 于今年 1 月表示,由于蘋果高度關注 MR 頭顯新品,因此 iOS 17 的更新可能不如前幾個大版本更新重要。Gurman 在他最新的 Power On 時事通訊中表示,蘋果在更新開發過程中改變了策略,增加了幾個新功能:當蘋果著手開發 iOS 17 時,最初的想法是將其稱為調整版本 —— 一個更側重于修復錯誤和提高性能,而不
關鍵字:
蘋果 iOS 17 MR
3月27日消息,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上周在其加州庫比蒂諾蘋果園的史蒂夫·喬布斯劇院中,舉行了盛大的內部活動,向大約100名頂級高管演示了該公司多年來最重要的新產品——混合現實(MR)頭盔。不過,許多蘋果員工仍對這款設備的實用性和未經證實的市場表示擔憂。蘋果MR頭盔即將公開亮相?這次演示表明,這款頭盔計劃于6月份公開亮相之前實現了一個關鍵里程碑。對于蘋果MR團隊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可以讓公司主要高管團結在可能成為iPhone、iPad、Mac和Apple Watch之后下一個主要
關鍵字:
蘋果 MR 頭盔
大廠自研芯片不是新鮮事。蘋果被認為開啟了自研芯片的潮流,隨后越來越多高科技公司都在走這條路,科技公司們不再將自研范圍限定在手機芯片,他們還開始涉足高性能計算芯片。思科、谷歌等廠商的新型自研芯片相繼公開。亞馬遜、Meta、微軟和特斯拉等其他公司也有興趣開發自己的 AI HPC 芯片。不過在芯片市場不太樂觀的 2022 年,自研芯片的風刮得不再那么大。自 2022 年第三季度以來,系統設備供應商在自研芯片的努力似乎一直處于停滯狀態,但最近他們又恢復了「加速軌道」。總的來說,自研芯片的廠商主要分為三股勢力,手機
關鍵字:
自研芯片 蘋果
3 月 23 日消息,蘋果目前正在美國加州積極推進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最新公開數據表明蘋果招募了更多的測試司機。新報告指出蘋果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于上月發生了一起輕微的交通事故,為此蘋果加大了測試團隊的規模,目前團隊人數已經超過 200 人。根據 macReports 的統計數據,目前蘋果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數量為 67 輛,相比較上次報告并未提升。而測試司機數量從 196 人增加到 201 人。附蘋果自動駕駛汽車團隊和其它友商的對比:數據的另一個有趣部分是每家公司與其車輛發生的碰撞次數。自 2023 年 1
關鍵字:
蘋果 自動駕駛
蘋果一項新專利獲得批準,配備柔性屏幕的iPhone/iPad在掉落時可以自動折疊屏幕,減少屏幕損傷。專利申請顯示,具有可折疊和可滾動顯示器的移動設備可以使用傳感器來檢測垂直加速度,以確定移動設備是否已掉落。如果傳感器檢測到移動設備已掉落,可折疊設備可以至少部分縮回,以防止脆弱的顯示屏撞擊地面。垂直加速度超過預定閾值時,可以激活電子設備的第一顯示器和第二顯示器之間的鉸鏈連接的釋放機制。此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蘋果或將在2024年推出可折疊iPad。至于可折疊iPhone,蘋果方面考慮可能會更多,包括昂貴的
關鍵字:
蘋果 可折疊 手機 專利
3月20日消息,即使在經濟形勢不穩、其他科技巨頭爭相裁員的情況下,蘋果公司仍在盡其所能幫助保住員工的工作。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該公司從去年夏季就開始努力控制成本、提高運營效率。現在看來,效果似乎不錯。與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相比,蘋果似乎更不愿意進行大規模裁員。這是因為,蘋果的盈利能力遠遠超過其他公司,僅上個季度就賺了300億美元。蘋果還坐擁165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并需要維護穩定的聲譽。此外,蘋果還有其他積極增長因素:今年到目前為止,該公司股價已經累計上漲了約20%。就在三個月后,公司管理層預計將推出首款混合現
關鍵字:
蘋果 裁員 成本 智能手機
據供應鏈消息,蘋果正在自研5G基帶芯片,并有可能由iPhone SE4在2024年3月試水首發。目前,高通是蘋果5G基帶芯片的獨家供應商,但外界盛傳已久,蘋果正自行設計5G芯片,事實上,蘋果研制5G基帶可追溯到2019年收購Intel調制解調器業務后,其接納了Intel
2200多名專業工程師。高通CEO兼總裁克里斯蒂亞諾·阿蒙(Cristiano Amon)此前亦表示,預計蘋果在2024年將有自研基帶芯片。近期業界傳出消息稱,蘋果自家開發的基帶芯片可能由臺積電生產,但封裝的部分可能交給其他供應商處理
關鍵字:
蘋果 5G基帶 封測
一直以來,基帶研發都是一個很復雜、艱難的工程,蘋果也是一直在苦苦堅持,希望迎來破局。據供應鏈最新消息稱,蘋果自研5G基帶目前進展順利,而日月光科技和安科科技正在"競爭"包裝調制解調器芯片。在供應鏈看來,蘋果自研基帶進展順利,跟他們與全球不少運營商關系緊密密不可分,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節省了時間,當然也是因為iPhone強勢的話語權。iPhone 15成為高通5G基帶的“絕唱”如果蘋果的研發進程順利,那么2024年的iPhone 16系列將成為首款搭載蘋果自研5G基帶芯片的iPhone機型
關鍵字:
蘋果 5G 基帶 芯片 封裝
3 月 15 日消息,蘋果將在今年 9 月發布新一代 iPhone 15 系列手機,其中高端的 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 的售價可能會比之前的 Pro 系列更貴。香港海通國際證券的科技分析師 Jeff Pu 在本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預測,iPhone 15 Pro 系列將因為多項傳聞中的硬件升級而提高售價,包括鈦合金機身、帶有 Taptic Engine 觸覺反饋的固態按鍵、A17 仿生芯片、更大的內存、Pro Max 機型增加了潛望式鏡頭以提高光學變焦性能等。這是
關鍵字:
蘋果 iPhone15 USB-C 端口 靈動島
3月16日消息,一位前蘋果員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蘋果語音助手Siri的代碼設計過時且復雜,不可能變得像OpenAI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那樣強大。蘋果前工程師約翰·伯基(John Burkey)曾于2014年受命改進Siri,并于2016年從蘋果離職。他說Siri笨拙的設計使得其難以添加新功能。伯基表示,Siri之所以能夠回答諸如“今天天氣怎么樣”或者“你能播放這首歌”等簡單問題,都是從存儲餐館位置或音樂家名字等大量單詞的數據庫中提取信息。他表示,這樣一來Siri能響應的請求數量有限,工程師必須
關鍵字:
蘋果 Siri ChatGPT
3 月 15 日消息,根據一份新的報告,蘋果正式尋求 5G 調制解調器的供應商,兩家供應商正在為此展開競爭。來自 DigiTimes 的報道稱,蘋果 5G 調制解調器將由臺積電制造,芯片的封裝工作將在 ASE 和 Amkor 兩家公司當中產生。高通目前是蘋果 5G 調制解調器的獨家供應商,雖然蘋果一直在自研 5G,當雙方的合作關系可能會一直持續。高通預計,蘋果的5G調制解調器將在 2024 年準備就緒 ,但長期追蹤蘋果公司的記者馬克-古爾曼報道說,蘋果可能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完全脫離高通。外界預計,
關鍵字:
5G 蘋果
3月15日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推遲了該公司部分團隊的獎金發放,并擴大了成本削減努力。此前,許多硅谷科技公司都采取了類似措施,試圖在不確定時期精簡運營。知情人士表示,這一轉變將降低蘋果部分員工的獎金發放頻率。另外,蘋果正在限制招聘,并在員工離職時保留更多空缺職位不再招聘。過去,蘋果通常會在不同部門每年發放一到兩次獎金或員工升職活動,分別在4月份和10月份進行。但根據新的規劃,那些每年能夠領取兩次獎金的團隊將不會在4月份領到獎金,所有部門發放獎金或升職活動的時間都將轉移到10月份。蘋果多數部門的獎金和升
關鍵字:
蘋果 硅谷
IT之家?3 月 14 日消息,屏幕供應鏈咨詢公司 DSCC 首席執行官羅斯?楊(Ross Young)曾表示,蘋果有望在 2025 年推出采用 MicroLED 面板的 Apple Watch Ultra 智能手表。另一家消息源 DigiTimes 從供應鏈渠道再次確認了這條消息。在 DigiTimes 的一篇付費文章中,強調蘋果自 2014 年收購加州初創公司 LuxVue 以來,一直積極推進 MicroLED 面板技術。鑒于 microLED 顯示屏生產仍然具有挑戰性,制造成本更高,因此蘋
關鍵字:
蘋果 歐司朗 MicroLED
蘋果介紹
蘋果電腦公司由斯蒂夫?喬布斯、斯蒂夫?蓋瑞?沃茲尼亞克和Ron Wayn在 1976年4月1日創立。1975年春天,AppleⅠ由Wozon設計,并被Byte的電腦商店購買了50臺當時售價為666.66美元的AppleⅠ。1976年,Woz完成了AppleⅡ的設計。
1977年蘋果正式注冊成為公司,并啟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蘋果標志。同時,蘋果也獲得了第一筆投資——Mike Markkula的9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